中国足球内幕(7)

2025-10-10 评论

  在当时,特有客观立场的文章很难见到,我们艰难地搜到一些资料:
  1991年11月8日的全国“甲A”联赛最后一轮,于10月20日就稳获本年度联赛冠军的辽宁队竟以4比5败给了前13轮4胜4平5负的大连队,濒临降级的大连队因此得以起死回生,而辽宁队的孙伟则由于在此役中独入4球一跃成为当年甲级联赛的最佳射手。培养出国家队多名主力后卫的辽宁队在前13轮只失13球,最后一轮的失球数竟然占全年比赛失球总数的%;大连队前13轮累计进球12个,最后一轮比赛中的攻击力奇迹般地提高到一场能进冠军队5球,这显然是“足球逻辑上”不可能出现的比分。这件事因此在当年的世界最著名足球刊物英国《世界足球》杂志的专栏评论文章中,遭到了强烈的批评。
  1978年,曼谷,第八届亚运会,中国足球队首战以0比2负于伊拉克队。当时一位名叫“约翰?雷德森”的美联社记者这样写道:
  “中国人在第八届亚运会足球赛中谋求朋友的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的后卫在比赛的后半阶段把对方的球送进自己的球门……”这个来历:一是中国乒乓球队曾在国际比赛中主动将金牌让给别人(友好国家),以此来显示两国之间“情深谊长”。而这一举动在中国国内是大受赞扬的,以致在中国的足球场上也曾出现过“比、学、赶、超”的一幕:日本一支刚组建不久的足球队来华访问,人家本想真刀真枪地锻炼队伍,结果某城市足球队拿出不欺负弱小的“君子”风度,比赛中频频“放一马”,导致对方大为反感,对方领队很不高兴地说:“送我们其他礼物可以,但以输球为‘礼’,这是讽刺我们!”二是1978年以前,“发展足球运动,增强大众体质”的“健身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感情球”,“宁失一球,不伤一人”的“良心球”,乃至“宁可技术上输,不可政治上出问题”的“政治球”等各式各样的“变种球”在中国足坛上大行其道。
  这,就是中国足球假球遥远而模糊的身影。

  时间:1994年到2001年十强赛出线
  中国足球,在15年前甚至更早前,价值标准就错了,那句“中国足球就算是面‘破鼓’,那也留着自己捶,用不着别人出手”生动地说明,我们把足球当成爱国主义的面子,拒绝承认全球每年生产出10万亿美元的足球产业。在中国经济试图跟世界接轨时,由于足球项目的特殊性,它却彻底与世界脱轨,而且为脱轨找到神圣的理由。
  中国假球,不是从尤可为、王珀、许宏涛开始,也不是从1994年开始,很早以前它就始于中国体育、中国文化,甚至中国人性本身。那时假球横行,不仅外战时“为国争光”,甚至内战时,也都打着高尚的名义。
  我们还是忍不住从久远的事实,来述说中国足球假赌黑的来历:
  1983年第5届全运会决赛,北京对广东一战就是最早引起公愤的“问题球”。当时河北3比0大胜北京,0比1小负广东,规程规定两队或两队以上积分相等的情况下,先比较90分钟内进球总数。河北队进球总数已经定格为3个,领先于广东的1个,领先于北京的0个,出线在望,除非京粤打成4比3以上。可北京和广东的比赛开始后,双方不谋而合地展开猛攻,连中后卫都长时间在对手禁区内射门,绝不回防,打成北京4比3领先广东后,两队又都不进攻了,连中圈都不过,最后双方的进球数果真是4个,河北出局。因为,河北是小省。
  总被人高马大的新西兰、伊朗队欺负,为强化头球,中国足协于1985年规定,联赛中凡头球和角球破门的多加1分。当时提前3球大胜对手的北京军区队本该出线,可是山东跟大连90分钟内居然打出6比5高分,几乎个个都是头球。充满喜感的是,有时候明明一脚可破门,队员却要挑起来(甚至对方后卫帮忙挑起来)头球破门。最后优势大好的北京军区队被淘汰。
  一个惊爆的事实是,因为目睹假球,刚刚当选中国足协主席的袁伟民甚至辞职了。
  “辽宁山东是一家,2比2平进前八”,这个著名的句子始于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由于规则漏洞,如果辽鲁踢出胜负,输了球的一方就要被淘汰;如果打平0比0,辽宁被淘汰;打成1比1,辽宁队与上海队要抽签决定谁出线;打成2比2,则辽鲁双双出线。比赛开始后,国家队中卫镇守的防线竟在5分钟内让对手打出4次单刀赴会,国门傅玉斌面对来球飞起一脚,却踢了个空,让球滚进去了,黄崇带球闯入无人之境,得分全不费功夫……果然2比2。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