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子(31)

2025-10-10 评论

    慈宁宫外陈列着皇太后的仪驾,数百人鸦雀无声、整齐森严。各宫主位及太妃们都集中在慈宁宫正殿,分列在庄太后左右,等候着典礼的钟声。
    皇太后高坐在宝座之上,因为穿了全套礼服而显得越加庄严高贵:三重宝石冠顶上,珍贵的东珠围绕着一块硕大的红宝石,九只镶了珍珠的金凤环集在皇冠的四周,金凤嘴里各衔着五串珍珠垂挂,前面的垂向前额,侧后方的垂至耳下肩头;马蹄袖的深紫色朝袍外,罩着石青色绣行龙朝褂和披肩,上有山海日月龙凤图案,显示着无上的尊严。可是,即使面临这样的大典,又处在如此高贵的地位,庄太后仍不改她一贯的自然而慈蔼的大度。
    午门上钟声响了。一派管笛悠扬,导迎乐队吹打着典雅的乐曲,在御杖的前导下,出隆宗门缓缓而来。后面,礼部尚书恭引身着礼服的皇帝,步往慈宁宫向皇太后行礼。一声口令,皇太后仪驾的卤簿高高举起,恭迎皇上。
    乐队和礼部堂官留在慈宁门外恭候,福临进入慈宁宫。
    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及太监宫女们跪下迎驾,懿靖大贵妃和康惠淑妃站在宝座左右,和太后一同受了皇帝的礼拜。
    母子对视片刻,都微微一笑。母亲的笑容里满含着安慰与鼓励,儿子的笑容表示着体谅和一点无可奈何。
    太后会意地说:“此女秉性温良,恪守妻职,孝敬节俭,淑仪素著,是皇儿佳偶。自此以后,中宫有主,内政可修,佳儿佳妇,永谐合好,我也放心了。"福临深深一拜,按礼仪规定,说了一长段答辞,什么"秀锺华阀,德备坤仪","溯懿亲于渭阳,定嘉祥于妫汭"之类。最后,他添了一句规定外的话:“母后觉得好,想必是好的了。"福临再拜而出。乐曲声又嘹亮地响起。太后耳边总萦绕着儿子多加的那句话,心中一丝不安在扩大,似乎有某种不幸的预感。她连忙稳定心绪,闭眼静了片刻。
    白发苍苍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和承泽亲王硕塞在御杖的导引下进入慈宁宫,奏请皇太后驾临保和殿。太后将在那里接受皇后之母及公主、福晋们的朝见。皇后进宫后,太后还要在那里接受皇帝和诸王的礼拜,并赐宴皇后之母。
    庄太后起身走下宝座出殿,妃嫔们按各人位号有秩序地跟从在后,到保和殿参加大婚典中的内礼。太后忽然停步,回头看了一眼。面色疲惫、脸庞消瘦,身材细弱得绣袍在身上打晃的佟妃,在这群丰满鲜艳的宫妃中显得非常刺目。太后微笑着柔声道:“康妃,你产后体弱,失于调养。大典很累人,你怕吃不消。先回宫养息去吧,喜宴我着人送去景仁宫。"佟妃因生了皇子,进号康妃。听了太后体贴的吩咐,她心里感动,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大喜日子是不能哭的,她连忙跪下拜谢,声音有点呜咽:“谢太后恩典。"慈宁门外乐声大作,佟妃知道,太后升舆了。又等了片刻,料想太后已经走远,佟妃才扶着两名宫女离开慈宁宫。
    今天,她不能如平日那样穿隆宗门、过乾清门,直接由内左门进东一长街回景仁宫,甚至也不能从启祥门过永寿宫,穿月华门、日精门到东一长街。正殿、中宫今天只属于正位的人——皇太后、皇帝和皇后。而她只不过是康妃,要想进到正位,还有贵妃、皇贵妃两大台阶。只是皇上一直没有册立贵妃、皇贵妃,她才因生子而存了那么一段痴心妄想。如今,全都破灭了!
    她满心凄楚,缓缓地、悄悄地向北走,折而向东进启祥门,出螽斯门折向北,便是那条静寂的西二长街。两旁宫墙矗立,头顶只露出窄窄的一道蓝天,重重殿阙、层层宫院,仿佛都深深陷没在厚重的宫墙之下,只有一道道深黄琉璃瓦屋脊、高高翘向天际的飞檐和檐上九个欲飞的压角兽,求救似地浮出墙头。她们的脚步声在宫墙间空寂地回响着,直走到最北头,也不曾见到一个人影。要不是骄阳似火,真会令人感到阴森可怖。
    出百子门,向东直行,到了御花园。佟妃走得很累,天气又热,鬓发都被冷汗湿透了。乍一走进这座松柏如盖的御花园,阴凉的风顿时使她打了个寒噤。
    这边是千秋亭,对面是万春亭。福临刚立她为妃的时候,不是常到这里来的吗?他们不是十分恩爱吗?那时她还把"千秋”“万春"当作佳兆呢……不到一年,她就失宠了。生了一个皇子,也没能挽回她的厄运。他有了皇后,还会有皇贵妃、贵妃;还会册立很多很多的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她们还会为他生许多许多的皇子皇女。多子多孙,这是皇家的愿望,也是皇家的规矩,不然和千秋亭、万春亭遥遥相对的东西二门,为什么命名为"百子门"、[千婴门]呢?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