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关河(18)

2025-10-10 评论

戏团头不由得摸着自己的眉间,笑道:“向上延伸有什么兆头儿?”
柳知秋皱了皱眉头:“若竖纹直接发际,如将前额劈成两半,相法上叫做悬针,大不吉利……天禄还小,未必会成悬针。”
戏团头正想问问自己的面相,三个男孩子进来了,向长辈请过安,便穿梭似的在桌上摆好了早点,有关相面的谈话也就结束。
桌上四碟小菜:一碟香肠、一碟切成瓜瓣的咸鸭蛋、一碟腌咸萝卜、一碟豆腐乳,外加一笸箩饽饽和一大钵二米粥。随后,英兰送上两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豆浆,柳知秋和戏团头就入席用餐了。
虽是下九流的优伶之家,规矩也不小:
戏团头是外客,所以有资格与家主头一拨儿吃饭。还是这桌早点,家主与客人吃罢该天福哥儿仨,因为天寿是儿子、天福是义子,只剩天禄一个也就不好再分出去了。他们仨吃完,才轮到柳家的女人上桌。就是开头摆上桌的四样小菜、一笸箩饽饽、一钵子粥,这么多人挨拨儿吃到最后,每人也还能摊上三两片香肠和至少一瓣咸鸭蛋,而且笸箩和粥钵从不会见底,热豆浆更是人人有份儿。封四爷头一天不知道,觉得那一小碟充其量也不过是两根香肠,贪它味美一股脑儿吃了个精光,心想添一份就是了。不料碟子一光到底,后面七个人都没吃到,弄得他很是尴尬,不由暗暗称奇,从此循规蹈矩。
两个大人用餐,三个孩子在旁侍候。柳知秋对正在盛粥的天寿说:“今儿早起那《皂罗袍》是你唱的吧?谁让你喊嗓的时候唱曲儿?喊嗓就是喊嗓,只能喊鸡鸭鹅,不准唱曲儿!再让我碰上,饶不了你!”
天寿赶忙低头称是,把粥碗恭恭敬敬地送到父亲面前。
戏团头劝道:“随口唱曲儿也是勤学苦练的好事,有什么要紧?”
柳知秋说:“你不知道,好些孩子荒腔走板,祸根就在这儿!但凡开口唱,一定得跟着笛子弦子,音才能准。随口唱多了,找不着调门,唱成左嗓子,可就没救了。这可一点马虎不得。”
戏团头连连点头,说:“原来如此。柳师傅精于此道,真非常人可比呀!”
柳知秋笑笑,客气一句“不敢当”,随后又依照每天的惯例吩咐道:“早点后说戏。天福今天的功课是《醉写》,你们两个学《秋江送别》。天寿还得学一出《拜月》。里面的妹妹该贴旦来扮,天禄代一下。”
戏团头笑道:“师兄扮妹妹,师弟倒要扮姐姐,真是台上无父子啊!”
柳知秋也笑道:“天寿若是扮了贵妃娘娘,我扮个高力士还得给他下跪磕头呢!唱戏嘛,到了台上就论不得尊卑了。”
天寿见父亲高兴,趁机小声问:“爹爹,我不是还有一个大姐姐?嫁到远处去了?……”
柳知秋手一哆嗦,一瓣咸鸭蛋掉到桌上,他眼睛盯住天寿,脸上陡然布满严霜,回眸扫了戏团头一眼,才把火气硬压下去,冷冷地问:“谁跟你说的?”
天寿被父亲的表情吓住了,嗫嚅着说:“没有……谁,一直叫二姐、三姐什么的,我想,那总该有个……有个大姐……才对……”
“好了,”柳知秋截住天寿的话头,面无表情地说,“为你说了不该说的话、问了不该问的事,罚你今天不吃早点,给我背《长恨歌》。什么时候背过了什么时候来见我,去吧!”
天寿一声不响,低头就离开客厅。师傅惩罚师弟,两位师兄照例不该表示同情;戏团头刚才还在夸奖“严师出高徒”,当然也不好阻拦。第三拨儿来吃早点的母女四个也觉出不对头,互相交换着眼色,静悄悄地喝豆浆。一时谁也不说话,气氛挺僵。
封四爷是客,理所当然地要出头缓和一下气氛,他笑道:“柳师傅真是与众不同,连处罚徒弟都这么雅致,这么文质彬彬。”
这话正说在柳知秋的得意处,也驱走他心头的不快,笑答道:“我一向推崇李笠翁【李笠翁:李渔,字笠翁,兰溪人。清初戏曲理论家、作家。所作传奇《风筝误》、《蜃中楼》、《玉搔头》等十种,合称《笠翁十种曲》;另著有《闲情偶寄》,对戏剧理论有所丰富和发展。】,他有句话说得最好:腹有诗书气自华。我门下弟子,不但得天天早起练功喊嗓,天天说戏学戏,还得天天读书背诗练琴棋书画,不然绝成不了气候!”
戏团头虽感到柳知秋的狂傲,倒也佩服他的见解,赞道:“所以呀,所以呀,您柳师傅能在梨园行鹤立鸡群,独树一帜嘛!”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