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禄天寿和葛成天不亮就出来探听消息。
怎么也想不到一夜之间街市上竟涌出这么多的人,人山人海!人山人海!
有背着大小包袱急急而奔的本地居民,有担筐背篓携儿带女四处乱走的城外难民,公差高声吆喝着打马在人群中飞奔,一队队兵勇扛着火枪沉着脸大步跑过,吓得人们忙不迭地让路。最触目的是那些脸色灰败、丧魂失魄的乡勇败兵,遭到路人的白眼和议论,昨晚就是他们从山大营逃回,引起了城内的一场大乱。
山营离京口六十里,一年以来一再以逆夷来攻告急,每每彻夜点兵,闹得合城震悚;每回报捷,俘获的尽皆民船客舟;这回逆夷真的来了,听说夷船只不过放了几炮,就把山营炮台击垮,营兵们便轰然而散溃入城中,山营不设防了,夷船还不长驱直入?
天禄他们在拥挤的人群中左冲右突,汗流浃背,总算赶到了最近的告示栏。那里围着许多人,一人高声在读:
两江总督示:夷船泊江阴岸,一民不扰,且嘱其避枪炮,吾民当安居,勿自误……
立刻有人叫道:”这是初三出的安民告示,早听说过了,念今天的!“
两江总督示:昨杨舍大营都司叶某,报鹅鼻嘴聚夷船若干只,遣弁往视,毫无影响。故将叶某交臬司【臬司:清代官制,一省大员,巡抚以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和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俗称两司。市政使主管一省的民财两政,通称藩台,从二品;按察使主管一省的刑名案件,通称臬台,正三品。】严参治罪。所聚实商船也。且料其夷人断不敢深入,尔民可以高枕……
”放他娘的狗屁!“有人骂出声,”夷船都过山了,还说什么不敢深入,不敢深入!高枕着,等夷人来取头不成!“
有人骂开了头,跟着就是群情激愤:
”这制府【制府:为总督的另一尊称。】大人是受了夷匪贿金,导引夷船入江的!要不然他怎么下令夷船入江所经各州县,都不许开炮,要送鸡鸭牛羊上夷船?“
”没错没错!听说他前日退来我城中,即命道台和府尊召请镇江富户,要劝捐十二万两银子去犒赏夷师。那扬州已经献三十五万,买得逆夷不攻城,仪征也献金获免,必定都是制府的意思,莫非要我们镇江也循扬州的例子?“
”好嘛!扬州仪征献金,镇江也献金,夷船攻到江宁是不是也如此呢?这竟是导引逆夷攻打我苏省了嘛!“
”谁说不是呀!夷船不攻打苏省,就不能要挟朝廷早定和议,这才是这帮大吏的用心呢!“
”此乃误国之道!“一名老儒生振臂叫起来,非常愤恨,”当往制府台前请愿,要讨他一个说法!“
此言一出,方才还闹闹嚷嚷、骂骂咧咧的人群忽地一静,竟无人做声。老儒生四顾不见响应,又问了一句:”有谁跟我同去?“
没人回答,只有一两声轻笑。
天禄忍不住叹了口气,说:”老先生,制府大人前日午后便已经鼓乐升炮,返回江宁了,献银之策也因富户早已逃净,无金可输作罢了!“
闻听此言,人们说的说骂的骂,也有笑的也有恼的。正乱着,忽见几名京口驻防旗丁拿着新告示来贴,众人赶紧围了过去。不等旗丁贴好,那位爱读告示的已经俯过身子边看边读了:
都统海示:夷闯入江,虽开炮击退,尚游弋北岸。彼长在水战,我兵不出,待夷登岸也,登岸则舍彼之长,就我之长,城外参赞、提督合兵联击,本都统出城夹攻,必大胜,万无一失。
人们议论纷纷,不得要领。
天寿问天禄:”这时候出这么个告示,你看他是什么意思?“
天禄疑惑地说:”他将城外兵马全调进城固守,是不是怕居民恐慌,特地解说以安民心?“
老葛成点点头,说:”若真肯用心守城,也是个好样儿的,比浙江那些闻风丧胆、没见面儿就溃逃的强多着呢!……“
忽然,就像平地刮起一阵强风,汹涌的人群像八月十五的大潮一样扑了过来,把这些看告示的人冲得七零八落,人群中传出刺耳的尖叫:”快去南门!去南门!快跑哇!……“都像是疯了,瞪着血红的眼睛,背着包袱、抱着小的拽着老的,拼命向南门方向急奔。天禄天寿和葛成身不由己,被强大的人流裹着卷着,只能顺随着大潮朝前涌。像在湍急的大河中那样,人们不时被冲散,互相大声叫喊招呼,过一阵子不知怎么又汇合一处,只有天禄一直紧紧挽住天寿的胳膊,始终没有分开。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