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同伴回望他一眼,说:“也难。听说此次耗资极巨,也是捉襟见肘……唉,盛世难再呀!”
黑胡子的那位一笑,说:“静庵【静庵:清朝大臣琦善字,博尔济吉特氏,满洲正黄旗人。】素称胆大,竟说出这等丧气话来!……”
这时,楼下许多人一齐回头注视楼上,原来,凯旋队伍中的一员将军,大喊大叫着跟楼上一位茶客打招呼,称的什么“九哥”,喊着晚上到八叔家再见。
“张格尔!张格尔!”一片狂呼突然腾空而起,人群像一排大浪扑向街心。是囚车过来了,有十好几辆,打头的一辆上,囚犯脑后插着“逆首张格尔”的标子。人们于是拥上去尽情指斥笑骂,若不是守车军士拦着,片刻间那逆首就会被撕成碎片。
拍桌子的那位又发宏论:“京师不愧首善之区,百姓忠义之心可嘉!”见同伴没有答碴儿,他又很解气地说道,“我大清国堂堂天朝,巍然如山,德被万方,天下共仰,几个不自量力的幺妖小丑安能撼之?--简直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鸡蛋碰石头嘛!”
几句话不伦不类,柳知秋听着想笑,可笑意刚从眼睛里露到唇边,那位已经觉察,狠狠瞪过来一眼。柳知秋赶紧垂下眼帘,敛回笑模样。
京师这个地方,贵胄高官太多,他们又爱身着老百姓的寻常衣裳到处乱逛,一个不小心,冒犯了他们中间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也得叫你吃不了兜着走,宁可躲远着点儿。不等凯旋大军过完,柳知秋就回归原位了。
人家可还是不依不饶,街上的喧闹随着尘埃落定、茶客们纷纷归座的时候,拍桌子的那位竟冲着柳知秋走过来,一脸傲气,说道:
“刚才是你喝彩,夸那位老将军好相貌,对不对?”
真的触上霉头了!柳知秋尽力赔着小心,低声下气地笑着说:“是,是。不敢,不敢。一时情不自禁,顺嘴儿就说了,没有歹意。”
“谁说你有歹意了!”那人的眼睛又瞪起来,“问问你是不是会看相!”
“不敢不敢,略知一二而已。不过在下所长是测字,客官有意一试吗?”
“测字?”那人略一迟疑,见同伴走过来,似乎意在劝解,便不容他说话,一把拖住往座位上按,说,“少穆【少穆:清朝大臣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村老人,福建人。】,你来,写个字让他测测你的休咎【休咎:凶吉。】。”
少穆显然并不情愿,但被按着坐下了,也就很随和地笑笑,说:“难得静庵如此热心,测上一测也好,卜金可得您出!”
静庵也笑了,连说“自然自然”,紧张气氛就此缓和下来。
少穆很随意地说:“凡事有因才有果,有果必有因。烦劳先生就此‘因’字测一测在下的前程。”他用右手食指蘸着茶托子里的水,在桌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因”字,然后平心静气地望着柳知秋。
此人四十岁上下,身材不高,和悦的表情与文质彬彬的气度都掩不住那一团令人敬畏的威严。他前额异常宽阔,因新了发更加突出且熠熠有光;眉毛乌黑,胡须乌黑,一双灵动有神的瞳仁更如墨玉般漆黑,从漆黑的深处直透出一片逼人的明亮。目光相触的一瞬间,柳知秋有如骤遇寒冰烈火,心头竟蹿过一阵震悚。这面容这神采真叫人难以忘怀,因为和周围人的差别太大而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
柳知秋定定神,转眼去审视那个大大的因字。要说看相测字,倒也不算吹牛,如果不是唱戏的话,他柳知秋凭这点本事便足以口。只听他用测字先生常用的平稳又和缓的语调慢慢说:“因字有国字之形,其中的大字可拆为‘一’、‘人’二字,是为国中一人之象。君必为国家栋梁之材,前程远大,将为举国万民所敬仰。”
四周围上来看热闹的茶客,听了这番说词都去注目那位少穆先生。少穆先生倒也不窘,略略耸耸眉头,笑道:“真的吗?承蒙过奖,但愿应了先生的金口。”
“我来我来!”有人踊跃上前,推开旁人站到了柳知秋面前,“我也就这个因字,烦先生测测我的前程。”
不换字,显然是要为难测字先生。此人长脸隆准,胡须刚硬,举止闲雅却神情肃然,金刚怒目,威严外露,仿佛见过……柳知秋猛然意识到,自己面对的,就是刚才凯旋大军走过茶楼下,被那队伍中的将军高声叫着九哥的茶客。柳知秋老练地点点头,恭敬地请对方坐下,说:“他测因字是无心,君测因字属有心。因字加心字为一‘恩’字,想来君家一世皇恩浩荡,受荣华享福贵,命好运也强,是大贵人哪!……”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