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弟!别净躺着啦,到院儿里晒晒太阳吧!多好的天儿呀!“
北房东过间正在写字的柳知秋也说:”听你师兄的,出去晒晒太阳散散心。“
北房西梢间的天寿长长地答应了一声:”哎--“
院子中间的红梅白梅和腊梅正在盛开,满树黄玉珠一般灿烂的腊梅盖过了疏疏淡淡的红梅白梅,把浓烈的腊梅花香漫向每一个角落。坐在正房前的高台阶上,望着浓绿的山、雪白的沙滩、蓝湛湛的海和极远极远的海天相交一线,享受着和煦的春阳和沁人心脾的花香,天禄和天寿都沉醉了,仰靠在各自的圈椅上,好半天不想说话。
”咱们都成仙了吧?哪里还像是人间哪!“天禄轻声赞道,叹了口气,说,”真不想离开啊!……“
天寿也叹口气,说:”我也是。“
”你有什么也是不也是的!“天禄闭眼仰脸让阳光直晒着脖子,笑道,”师傅盖的房还不就是你的,一辈子住这儿都是该的!“
”你也成啊!盖这房你也出了钱的呀。还跟咱们小时候一样,拿这儿当家,咱们兄弟三个给我爹养老送终。“
”哈,那敢情好!就怕师弟日后娶了媳妇成了家,再认不得师兄,滚,滚!一股脑儿全轰走!“
天寿脸一红,登时要恼,天禄连忙笑着自己轻轻打嘴,”我胡说,我胡说!“
天寿便也笑了,说:”师兄,我想过两天就回广州,你跟我一块儿走吗?“
”这个嘛……“天禄只说了三个字便没了下文。
他们是一个月前回来的。依照惯例,腊月二十二衙门封印戏班封箱,回新家最合适,他们却等不及了,哥儿仨约好赶回来喝他们自幼重视的腊八粥。
腊八那天,柳知秋在大门口迎接,孩子们看到新居的惊奇样子使他极为得意。
院子依着山势一进比一进高,也一进比一进大,最后一进就同他们幼年时居住过的、由胡家提供的那处住房完全一样,连那处小花园也跟原来一样精致,有一样的太湖石、一样的藤萝架、一样的腊梅红梅白梅和一样的石榴树。
柳知秋领着孩子们一处一处地看过去,嘴就没有停过:
”……这边东厢房三间,还归天福和天禄用,还像那时候一样,各住两头。北房也是五间,原先是我跟你们师母带着天寿住东梢间、英兰领着大香小香姐儿俩住西梢间,这西梢间呢,得给她们留着……西厢房也是三间,原先是饭厅和贮藏室,现在我拿它布置成书房、琴室和画室。天寿你先在西梢间住,以后英兰她们姐儿仨回来,你再搬到西厢房好了……花园最费心思了,总算跟原来差不多,该有的都有,这几株腊梅和红梅白梅,还有那盆石榴,花了好大力气才弄到,你们看跟从前像不像?……记得咱们刚从京师到广州,正逢腊梅花开,香得不得了,英兰姐儿仨发疯也似的围着腊梅乱喊乱叫乱笑,喝都喝不住;天寿你呢,坐在树下谁叫都不理,天黑了也不回屋,第二天一大早就对你娘说,做了一夜的梦都是香的……“
他就这样走一程,说一段儿,眼泪汪汪,很兴奋地说个不停。
天福兄弟且笑且叹,不时觉得眼睛湿润,并凑趣儿地提起旧事互相逗乐,但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鸦片烟是戒了,一条命是捡回来了,可师傅已不是从前的师傅了;变得这么多话,这么婆婆妈妈,他真的是老了。
天禄突然发现正房檐下的题匾,那是用规规整整的柳体书写的三个大字:听泉居,不禁问:”师傅,这是什么意思?“
柳知秋露出孩子那样神秘中满含得意的神情,说:”都别出声,静静地听。“
大家屏息静气,果然有泠泠水声,和着梅花的清香在树石花篱间缭绕。天寿几乎跳起来,急问:”在哪里?“
柳知秋笑得很开心,用手指按着嘴唇,悄声说:”跟我来。“他领着孩子们出了院子侧门,转过一道山石,先看见一处小小的清澈见底的深潭,潭水沿着溪谷,蜿蜒盘曲,汇入流经院门前方的山溪中。再向上走不十数步,野草杂树分外茂盛,绿得莹洁而润泽,比别处大不一样,数株野生的七里香树掩映着两块巨石,一股清泉正从巨石夹缝中喷涌而出,有茶杯口粗细,水质很清,水势很旺。
天寿轻轻地叫了一声,立刻弯腰掬水来喝,刚咽下一口,哆嗦一下,闭了眼睛,满脸是妙不可言美不胜收的笑,十分灿烂。天福天禄见状,干脆张嘴去接,咕嘟咕嘟一个劲儿地喝。那水又凉又甜,清冽彻骨,两人喝得几乎透不过气儿,好半天,才心满意足地赞美道:”太好了!太好了!上哪儿去找哇!“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