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倾国(66)

2025-10-10 评论

一天,皇上在便殿召文臣讨论治理天下之道,兴致很高,初更打过尚未回宫。正讲论间,皇上忽然命太监秉烛绕巡查看,墙角屏后都走遍了,寂无所见。他自己竟然起身离座,径直朝一处殿角走去,仔细打量殿壁,令人立刻拆毁,此墙竟是夹层!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太监手持线香端坐其中,壁上有几十个细眼,燃着的香烟正通过这些细眼袅袅飘向殿中。一盘问,吓得浑身哆嗦的小太监招认说,是魏老千岁命他所为,因皇爷勤于政事,太过劳倦,香为皇爷解乏。
朱由检对众臣说:“方才朕正静摄思索,而心忽动,欲念顿起,立时想起所谓‘迷魂香’之属的邪香。果然如此!”他正颜厉色地转向服侍太监:“从今以后,再进此香者,杀无赦!现存宫中者,一概焚毁掩埋!”
太监们战战兢兢领命接旨之际,朱由检忽然望着群臣叹息道:“皇考、皇兄,皆为此所误啊!”
一句话,如震春雷!群臣惊喜交加,明白了万岁爷的真情:绝不会再任用魏党,绝不再是好色荒淫、昏庸懦弱的天子。
果然,朱由检很快杀掉魏忠贤和客氏,定逆案,把魏党一网打尽,为东林党平反追谥。他励精图治,勤于政事,事必躬亲,罢土木织造贡品,不近声色货利玩好;又英明果断,礼敬大臣,朝堂上仿佛刮起一阵清新的、生气勃勃的劲风,大有横扫百余年来陈腐死滞之势!
大明朝自正德皇帝浪荡了十余年之后,万岁爷一代比一代懒散昏庸,一个比一个更深地沉溺于自己的癖好,置朝廷大事于不顾,只享受万民君父的威势和奢华,决不肯负万民之主的一星点儿责任。
嘉靖帝醉心于求长生,修道炼丹会神仙,二十多年不上朝,许多阁臣、六部尚书从上任直到离职也不曾见万岁爷一面。
万历帝更是彻底荒怠,深居后宫,近三十年中不视朝、不御讲筵、不亲祀郊庙、不批答本章,不批补中外缺官,一切不闻不问大撒手,只孜孜不倦于酒、色、财。
泰昌帝在位仅二十九天,起居无节,溺于女色,一枚号称仙丹的强壮补剂红丸送了他的命。
天启帝又是深居后宫不问政事,酷爱做木匠活儿,不肯摆弄令他大伤脑筋的政治,把这一切顺手推给宠信的太监魏忠贤和奶妈客氏,闹得朝廷大乱,天怒人怨……
终于盼来这么一位英明天子好皇帝,扶大厦于将倾,拨云雾以见青天!自然天下欢悦,人心大定,士人相聚,无不额手称庆:大明中兴有望了。
宫里太监眼中,这位皇帝可太出众太英明太叫人敬畏了!身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的庞老太监就是这样说的:“好容易出了个管事儿的万岁爷——准是赤脚大仙下凡!”所以太监们全都诚惶诚恐、小心翼翼、全心全意,不敢有丝毫疏忽。这会儿,杨禄就这么不敢错眼儿地侍候着,见皇上扯顺披风坐定,微微颔首,便立刻拿起奏章要念。
朱由检问道:“谁的?”
“宗室朱术珣。”
朱由检点点头。即位四年以来,他每每对文武百官失望。无能昏庸者办不了事,精明强干的又多贪贿成性,所余几个略有才干或略为清廉的,又多结党营私,门户之见极深,互相攻讦,几无虚日。他深为忧虑,很怕自己挽回大明衰势的勃勃雄心付之东流,不得不走上历代君王的老路,转而信任宗室和内官。内官们没有妻儿家室之累,孑然一身,不会像百官私心那么重;宗室是自家人,无论如何比百官可信。这位朱术珣,就是被特意召来京师,授给户部主事分管草场。这是一项肥差,又关乎兵马之用,很重要的。不知他上疏为着何事?
“……珣以奉旨钦召,御口亲承召对之言,不料一出门外,便被户部尚书拿去买草……”
朱由检又气又好笑:无知无能到这种地步,又憨得可怜!他说:“拿奏本来。”杨禄忙把奏本呈放御案,朱由检迅速浏览一遍,竟有两处白字。他叹了一口气:“杨禄,拿昨日和今日这些没用的奏本,送去内书房传看,能校正其中一个错字讹字者,赏银五钱。”
杨禄领命而去。宫中的大太监,尤其是司礼监文书房秉笔太监,多自幼在内书房读书受教。今日当值御前的杨禄和吴直,都是就读六年,熟史事、谙掌故、擅书法、颇具文采的。由于种种原因,杨禄总高出吴直一头,所以杨禄在侧,吴直宁肯不做声,此刻才走过来,拿起奏章要继续为皇上诵读。朱由检端起龙泉青瓷的精巧茶盏,说: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