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回忆录(18)

2025-10-10 评论

  5月25日
  1.日过田间风味的生活,每日锄菜、购菜,如无经济压迫,亦乱世之桃源也。
  5月29日
  6.为琳(王争)各购草帽一枚(顶),小八见异思得,啼要不得,亦为购得一顶,小六欲要而不敢言,屋隅饮泣,节(端节)后有余款,当再为购一顶,人多食少,担当不起也。
  另在账本中,留有爸爸这样的记录:
  5月7日
  卖出一·五七两(黄金),船票四十一万二千六百五十元,零用五千万。
  5月12日
  在上海以近六·五两顶房(顶出房子)、杂项一两。
  1.留给六弟一两。
  2.船票二两半。
  3.在台顶房(顶入房子)四两。
  5月12日——6月1日
  共花去半两,计存:
  1.白面二袋
  2.白米五十斤
  3.杂粮十斤
  4.木炭五十斤
  共计台币三百五十万元(旧台币)合金二钱。此后自6月1日起每月用款八万元,一月照一钱五分黄金计算,连日米面燃料,以不超出三钱三分为原则,能维持多久算多久,要能于短期内找到小事,则更出乎预想,能宽裕与延长几许矣!
  可见来台当时一家九口,处境的艰苦。最值得注意的是到了台湾,他还要“屯积”白面、白米、杂粮、木炭,这种无安全感,足可跟流亡上海时辉映。在上海1948年初的“屯积”数字是:
  1.米九包强……足敷一年之用
  2.面九袋……足敷四个半月之用
  3.豆油四十斤……足敷四个月之用
  4.猪油三十斤……足敷三个月之用
  5.煤油五桶……足敷五个月之用
  6.酱油三十斤……足敷三个月之用
  7.煤球一千斤……足敷四个月之用
  8.木炭二百斤……足敷四个月之用
  9.劈柴六百斤……足敷二个月之用
  10.盐三斤……足敷一个月之用
  馇米面平均足一年之用
  柴煤足一年之用
  食油足半年之用
  比起流亡上海时期,在台湾的“屯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再看他日记片段:
  6月1日1.实行八小时读书计划。
  2.实行八万元(旧台币)日用计划。
  6月2日
  2.去成功路卖金零·八三两,共得款一百三十二万八千元。
  3.买草帽一顶(原注:小六的)。
  6月3日
  3.购木柴一百四十斤,价十万,台湾物价亦在涨中。
  6月4日
  1.冒雨买菜,本日起未超出预算。
  2.购配米,因雨受阻,明日领。
  6月5日
  1.领配米十斤,购炭百斤。
  6月15日
  1.卖出金少许,借维持数日,日来物益贵而金钱益贱,情况日非矣!
  2.翁镇有信来。
  6月17日
  1.函墨林、翁镇,求一中学教员糊口。
  2.去市府交户口捐,经多方查访,知为无职业而贫寒,允以最少数征收,半年征二万六千元。
  3.去松涵处小坐,为生计问题,详议甚久。
  6月18日
  1.姥姥故去一周年,时光变幻,物是人非,可慨也夫!
  2.为姥姥周年,购少许祭物,用款近三十万。
  3.台湾新币制(新台币)开始。
  6月26日
  3.函墨林,送履历一份。
  墨林就是王墨林,是爸爸北大国文系的同班同学,当时他是“立法委员”,在他的帮忙下,爸爸终于找到了一个职业--台中一中国文教员。正巧我由上海缉规中学初一上的身分,跳班考取了台中一中,也考取了台中二中。台中一中好,我就上了一中。摇身一变,进了初二上。那时初二上有甲、乙、丙、盯戊、己六班,我编在初二上甲。
  当时台中一中校长是外号“金乌龟”的金树荣,福建林森人,四十六岁,他在1945年12月1日就到一中了,是接收大员,资格最老,热心办学,人也有霸气。当时一中师资集一时之盛,其中刚从大陆逃难来台的老师不少,这些人有的在大陆“此马来头大”,但是逃难到台湾,求食而已,一切也就没话说。例如程东白老师,四十五岁,辽北开原人,学历是日本明治大学法学士,经历是辽北省教育厅长,但在一中,只能混到个夜间部教员!他如做过外交官的郭大鸣老师、都本仁老师,也都纡尊降贵,混起穷教员来。当时爸爸五十一岁,除了五十八岁的余又健老师、五十三岁的陈椿老师,他是年龄最大的,本省籍外号“石头”的许文葵老师也是五十一岁,人胖胖的,可爱无比。在“老灰级”的几位老师外,其他老师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翁硕柏老师二十九岁,教我国文;杨锦钟老师三十一岁,教我英文。她是江苏宝山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毕业,美国密歇根硕士,因为留美,外号“USA”,当时她已嫁给空军军官胡旭光。后来走红,随胡旭光上任,做了国民党驻美副代表夫人,六十五岁那年(1983年),死在美国。杨锦钟当时锋头甚健,在老师中甚为出色。当时她家境比一般外省流亡台湾者要好,用得起佣人——下女。她说她家下女最怕买牛肉,每次到菜市场买牛肉回来,一走把手平伸,远远用拇指食指提着。那时台湾人不流行吃牛肉,全台中市只有一家牛肉店,下女有所惧,非“个人行为”也,谁想得到,土头土脑的台中人,不但多年以后嗜吃牛肉,并且“卫尔康牛排馆”大火起来,还把人烧成“人排”呢!光在吃牛肉习惯上,就看出外省人带给台湾人的大影响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