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白下的传统(29)

2025-10-10 评论

  五、匏做的,像“竿”。齐宣王的时候,吹“竿”的人有三百个,其中有一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只是挤在中间凑数。后来齐宣王死了,齐漫王做了皇帝,他要听吹竿的人一个个单独表演,吓得南郭先生逃掉了。这个故事,后来形成一句成语,叫做“滥竿充数”。
  六、土做的,像“击”。击本是用来装酒的土器,敲打起来,闪算是音乐了。战国时候秦王和赵王在混池地方喝酒,秦王贝赵王敲,赵王敲了;但秦王自己竟不敲。赵国的大臣商相如看不过去,一定要求秦王敲,不敲他就拚命,秦王没办法,只好也用一下。其实“击伍”的声音难听死了,大家却要敲来敲去,真想不开。七、革做的,像“鼓”。“鼓”的种类很多,有一种叫“腰鼓”。三国时候自由文人弥衡曾打着“腰鼓”指摘曹操,后来变为一用京剧,叫做(击鼓骂曹)。理八、木做的,像“祝”形状像个方斗,上面宽,下面窄,边上有个洞,把一支柄相放进去。台南孔庙可以看到。贫古代乐器虽然很简陋,就连这些,许多都来自外国(那时俟,叫做“胡人”。有些从名称上,就可看得出来。“胡茄”、“胡琴”、“洋琴”等等,都属于这一类)。有人感到外来的这么多,太设面子,所以硬要说“胡琴”不是胡人的琴,而是“胡胡响”的琴。当然说这种神话的人,中国民族精神考一百分,中国民族史吃鸭蛋。在古代,常常有外国的一些小乐器,进到中国,然后风行一时。例如战国到汉朝时候,有一种乐器叫“筑”,很得当时人喜欢。这种乐器有十三根弦,演奏时候以左手拨,右手用竹尺来敲。秦始皇就很喜欢这种玩艺,结果荆坷的朋友高渐离利用秦始皇这一嗜好,竟用“筑’来接近他、行刺他,结果没有成功。后来汉朝的高祖得了天下,回到家乡去玩,一边唱他的《大风歌》,一边敲打的,就是这种“筑”。可见当时外国乐器流行的程度。回顾中国的音乐史,使我们得到的最大教训;是:旧式中国的音乐和乐器,在二十世纪的新世界里,已经落伍了、落伍了!落伍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老夫子们想利用它,结果没利用成,反倒扼死了它,使它无法得到健康的发展,无法精益求精的进步,无法走上科学化的道路。例如乐器,中国人只会拉拉共鸣箱小得不能再小的胡琴,就发明不出来庞大的钢琴;又如歌谱,中国人从来不懂得什么叫“和声学”、“曲式学”或是什么“对位法”。所以,在全世界都走向现代音乐的步伐里,我们实在没办法抱残守缺,妄想像历代皇帝一般的,恢复固有音乐。目前残余的“国乐”,只是不伦不类的用来做“观光表演”和“国乐伴舞”罢了,其实也并不是什么真的国乐。靠恢复国粹食色性也的人,在表演《昭君出塞》的时候,硬给王昭君塞了一具她根本不曾用过的乐器——“琵琶”,好可怜的王昭君啊!她也被盲目的用来“发扬国乐”了!王昭君死而有知,一定手抱琵琶全遮面,暗中叫苦。因为“琵琶”、“琵琶”,正是道道地地的外国货呀!
  [附记]埃及有一种弹弦乐器,叫“诺夫尔”(nofre),是琵琶的老祖宗。诺夫尔传到阿拉伯,传到波斯、大夏,再传到中国。张骞通西域的时候,传来了用琵琶弹的“西洋流行歌曲”,演变到中国出了许多琵琶专家。有姓曾的一家,“父祖子孙兄妹皆称琵琶名手”。唐朝人最迷琵琶,武则天送给东洋鬼子的琵琶,现在还保存在日本,可见当时的流行程度。流行到和尚都不守清规,在庙里大弹特弹;至于《琵琶行》中的怨女,琴瑟不调,琵琶别抱,自然更不在话下了。

  一个男人,只是一个男人,造不出来什么。
  一个女人,只是一个女人,也造不出来什么。
  一个男人加一个女人,两人一块儿活,造出来的玩艺可就多了,他们可以造出许多小男人和小女人,也造出来所谓的“家。
  从古代到今天,全世界许多国度,都有许多男人和许多女人造了许多家,中国也不例外。但是中国的家,和别人比起来,却实在有点特别——只此一家。中国的家的特别之点,让我们看看:
  第一个特点是“爸爸系统”。“爸爸系统”意思就是只算爸爸那一支,算爸爸的爸爸,算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算个没完;至于妈妈那一支,算了一两代,就不算了。所以,在中国的家中,爸爸的祖宗愈算愈长,愈长愈好;而妈妈的祖宗,大概只算到外公,外公以外的公,都“见外”了。正因为是“爸爸系统”,做妈妈的,都好像得了“健忘症”,并且在家里的地位,也不能挂头牌,因为“一家之主”是爸爸,或是爸爸的爸爸。.中国的家的第二个特点是“爸爸权力”。“爸爸权力”是爸爸是有权。爸爸在家里的地位是“家长”,他的权力是最大的。最多的,也是绝对的。历史上做爸爸的权力表现,有好多例子:一、爸爸有杀人权——如古代皇帝虞舜的爸爸,老是想杀丛舜,可是没有成功;有一个叫易牙的,就杀了自己的儿子,并且把儿子的肉做成了羹。爸爸杀儿子,不但爸爸认为没什么,被儿子的,竟也认为是当然。秦始皇叫他的儿子死,他的儿子奉命自杀,认为“父赐子死,尚安复清?”一点也不讨价还价,就自杀了。二、爸爸有打人权——人都可以杀,打打当然更不在话下。爸爸打儿子的故事,最有代表性的,是曾子和他爸爸。曾子有一天种瓜,不小心把瓜的根子弄断了,他的爸爸生气了,他的爸爸拿起了大棒子,他的爸爸使劲打他,把他打昏了。很炎以后,曾子才醒过来。这件事被曾子的老师孔夫子知道了,不但不怪曾子的爸爸,反倒把曾子骂了一顿。孔夫子说:“你爸爸拿了小号棒子的时候,你该让他打,教他出气;但他拿了爱号棒子的时候,你就该逃掉,否则他真的赌气,把你打死了,你教他怎么下台?”三、爸爸有卖人权——中国古书中有“粥妻子”等记载,就是爸爸可以卖妈妈和子女的证据。元朝的法律中还特别禁止把妻妾子女典押给人家,可以看到当时这种风气的盛行。爸爸不但在活的时候,有卖子女的;甚至死了,为了埋葬他,他的子女都要被妈妈卖掉。孔夫子在卫国的时候,就碰到过这种情形。四、爸爸有财产权——爸爸做家长,所有的财产都是他的,儿女不可以有私人的财产,更不能把家里的东西随便决定怎么处理。这种规矩,在中国古书中,像十三经中的《礼记》。像宋朝司马光的《涑水家仪》,都有记载。五、爸爸有主婚权——孔夫子时代,他老先生认为公冶长是一个好人,就把自己的女儿嫁了给他;他老先生又认为南容也是一个好人,就把自己的侄女嫁了给他。孔夫子这样做,根本不需要得到自己女儿或侄女的同意,这就是古代爸爸的特权。不但子女活的时候,婚事要爸爸做主,就便是死了,爸爸也有权给他们来一次“讨鬼婆”。曹操的儿子曹冲,是一个能知道如何称象重量的聪明小孩,不幸年轻轻的就死了,正好那原的女儿也年轻轻的就死了,曹操希望这一对少年男女能够在死后结婚,于是向邴原征求同意,不料邴原却反对,认为不合礼法,这门亲事并没弄成功。六、爸爸有离婚权——爸爸对妈妈有主动的离婚权。例如妈妈嫉妒,爸爸就可以跟她离婚;妈妈话太多,爸爸也可以跟她离婚;妈妈偷东西,爸爸也可以跟她离婚。爸爸不但可以跟自己的太太离婚,还可以叫儿子跟儿子的太太离婚。儿子自己喜欢的太太,没有用,要爸爸喜欢才行,爸爸不喜欢,就得赶出家门。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