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起来,你们的礼品却是各有千秋,心仪的衬衫极高雅,老寿星已于华诞之日穿上,一派"可怜寿星倚新装"打扮,好像一张银纸,包了一个有双脚的炸弹;李宁的骨董花瓶极典雅,摆在那里,提醒我花瓶只是花瓶做得,人是不可做花瓶的——但美女除外、"李瓶儿"式美女尤其除外,我早就说西门大官人是中国文化之一,其与"李瓶儿"之事可证也;文茜的四十五名美国歌星与十六名加拿大歌星援非饥民演唱专辑(WeAreTheWorld),听了一遍,对五十老翁艺术水平而言,固不乏鬼哭狼号(并且是洋鬼哭、洋狼号)之处,但有些歌词却好,那首《流泪还不够》(TearsAreNotEnough),题目尤佳;《多一点爱》(ALiitleMoreLove),似最好听。文茜说送这张唱片是"代李敖行善到非洲去、罗宾汉到非洲去",意存戏谑甚明。幸好我不是三毛,我之人道,给中国自己人犹且不足,对非洲固"不能人道"也!写到此处,想到昨天香港《九十年代》转来港仔李惠慈者写给李敖的信,李惠慈根本不知李敖为何许人,她只在一本《三毛昨日、今日、明日》书上,看到李敖论三毛伪善一文,就写信来……
李敖先生/小姐
你好,很唐突写信给你,原因是你的一篇《三毛式伪善》像一盘冷冰水从我的头顶一灌而下,令我顿然清醒,继而燃起一点冲动向你提笔,你说三毛伪善,这是我看了不少三毛著作后的感受,亦是我继续看下去所要追寻的,今天被你道破,可见我心中淋漓尽致的感受……
在此我很多谢你,因为你为我解开了一个结,而因此我学到了一点宽宏的量度,因为我明白三毛只是一个脱不离平凡、俗世的女子,可能她要生活所以要伪善吧……
可见根本不知李敖为男为女者,读了李敖之文,也可顿开茅塞。这封港仔的信,其实阴错阳差,是我最好的寿礼。它虽然把老寿星给"人妖"了,但是这样知文而不知人,才真是客观呢!台湾读者对我太主观,爱惜失度,未免王八蛋一点。拉斯金(JoheRuskin)呼吁你只要看一个人的书就好了,不必看他这个人,实乃真知者言。我如今闭关,使人人不得得睹龙颜,目的之一,似在贯彻拉斯金之言耳……信笔所之,三千金以为然否?专此道谢,并请
"金"安
寿星李敖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六晨
拉斯金说看书不必看作者,我引申其义,看画不必看本人,华特,奥托这幅画中裸女本尊,早已红颜老去,还能看吗?人能洞悟此义,当知幻方是真,而真反有不如幻者;幻方是永恒,而真反烟云过眼者。华特·奥托的画中裸女,中国人中,亦有类比者。一九六四年我在"文星"时,用餐或谈话,常到附近一家咖啡厅。老板娘是一位上海籍的年轻女人,为了解决娘家经济困难,嫁给了一个流氓丈夫,婚姻自然不如意。
这位年轻女人长得清秀匀称,眼睛不大,但含情脉脉;嘴唇丰满,给人一种一看就想吻它的(kissable)冲动……(略一编者狗屎编者-文岭)我在咖啡厅中最欣赏的一幅画面是:远远的偷看她的小腿,她坐在那边,一腿盘在另一腿上,小腿呈现得更为诱人。终于一天傍晚,我约她到我家,她同意了。在计程车上,在旗袍开权处,我看到露出丝袜上端的大腿,那是我最喜欢看也最喜欢摸的部分。四分之一世纪以后,我写道:
中国传说中黄帝做衣裳,黄帝元妃两陵氏之女螺祖教民养蚕,自此中国人独霸丝业二千年。奇怪的是,中国人只发明丝衣丝裳,却没发明丝袜,这真是千古遗恨。
中国的养蚕术,在六世纪时被两个洋和尚学到,他们私盗蚕卵,运到欧洲,从此中国人独占市场的局面逐渐打破,丝衣丝裳之外,泽被女人大腿——洋鬼子巧夺天工,造出丝袜。
十八世纪英国文学家约翰逊(samuelJohnson)歌颂丝袜,意谓丝袜引人大动、情嗜随之(Thesilkstockingsandwhitebosomsofactresesexcitemyamorouspropensities.)。
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丝袜的工业,早越蚕丝业而上之,吸引人的程度,自亦在十八世纪之上。现在流行的是二会一一件头的裤袜,固然不错,但却失掉了用吊袜带的趣味。用吊袜带时代的女人,她们在内裤与丝袜之间,就是吊袜带发生作用那一段,大腿是裸露的。冬夜时分,与美女夜游,坐在车上,伸手去摸那一段大腿,虽约翰复生,亦将别著福音,以告来者。"深情那比旧时浓",今不如昔,吾于丝袜见之。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