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斜眼派……"小葇笑着好奇。
"洋鬼子研究中国,因为理解中文的困难,又没有早期瑞典汉学家高本汉下的那种硬功夫,所以闹出很多笑话的结论。例如一个汉学家断言陶渊明在生理上是斜眼,证据是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既然在东边的篱笆下来菊花时眼睛能同时向南山看,足证只有斜眼才办得到。这种洋鬼子,自以为了解中国,我把他们定为斜眼派,当然,斜眼也表示是偏见。总之,要了解中国,斜眼看是不行的,要正视它才成,正视要从它长远的历史开始。美国人向法国人开玩笑,说你们法国人老是自豪,可是,一数到你们爸爸的爸爸,就数不下去了,为什么?法国人私生子大多,一溯源,就找不到老爸爸了;法国人也回敬美国人,说你们美国人也老是自豪,可是,一数到你们爸爸的爸爸,也数不下去了,为什么?美国人历史大短,一溯源,也找不到老爸爸了。这个笑话,说明了解历史大短的国家,直接了解,就可一览无余。了解只有两百年历史的美国,固然要·了解英国;但了解英国,只要精通北欧海盗史,就可以大体完工,绝不像了解中国这么麻烦。总之,要·了解中国,一要硬功夫,二要好头脑,我有这些条件,所以没人比我写得更好。大体上的结论是:中国人谈不上全面的·了解中国,而洋鬼子、东洋鬼子、假洋鬼子更不了解中国。我绝不护短,我也论断中国,但看到别人胡乱论断中国时,我就忍不住要纠正,尤其对有偏见的所谓中国通与汉学家。"
"你不觉得你也有偏见吗?"
"你骂我斜眼吗?"我假装生气。
"我没骂你,"小葇赶忙解释。"我只是好奇你不以为自己有点偏激吗?"
"当然有,偏激使我不能笔直的走向主要方向,有一点误差。但误差不会荒腔走板,大方向上是正确的;但那些看来不偏激的,其实在大方向上就南辕北辙了,他们大方向根本错了,不偏激又怎样?还不是照错?"
"听你讲话真有趣,长篇大论,黄河之水天上来,,一讲就是上天下地,我只不过谈到你的耳朵不算大、眼睛不算大,就惹来你的嘴巴大。你大嘴巴说你要对鳄鱼,不,对动物道歉,书面道歉。然后就说你最了解中国。别人,尤其是外国人,不了解中国。最后,你眼睛斜了……"
"你胡说,"我笑着。"你乱下结论,我要掐死你。"我作势要掐她,她吓得尖叫,我扑过去,轻轻掐住她,把她掐到床边,把她压在床上。随着,我撑起上身,侧过头去,用斜眼盯着她,她笑起来了。
"陶渊明先生,"她打趣。"请别用斜眼看我,可不可以?你看错人了,我不是南山。"
"我知道你不是南山,可是不论你是什么,我都要斜眼看你。"
"那不公平,如果你再这样看下去,我也要以斜眼回敬了。"小葇一边说着,一边笑得好欢。
"好,"我坐起来,面对着她。一你就用斜眼回敬我吧。好,立刻开始,一、二、三。"
小葇突然把头朝我侧头相反方向侧过去,也斜了眼,笑着。
"你这样斜,我看不到。"我笑说。"我是朝南斜,你是朝北斜。这样子目光没有交集。"
"目不斜视才有交集,目有斜视就表示不看也罢。"
"不可以不看。我要你斜眼看我。"我帮她把头扭向同我一边,两人面面相对却斜眼相向,滑稽的样子,都笑了起来。
"好了,"我说。"我们以斜对斜,扯平了,谁都不许有偏见了。"
"可是,有人宁愿斜眼,也就是说,宁愿有偏见。因为这样才可以不正视现实。不肯正视现实,其实对他们自己并不坏。"
"为什么?"
"以靠幻想维生的人,正视现实对他们并不健康。对他们而苦口,现实是要逃避的,要逃避都来不及,怎么还正视?因为逃避现实对他们最愉快,所以你逃避我逃避,大家都把现实丢到脑袋后面去。在这时候,如果还有人肯扭过头来斜眼斜视一下现实,依我看,他们还算是有良知的,你该鼓励他们,不要骂跑他们。"
"照你这么说,我要对肯斜视现实的人称赞称赞才成?"
"正是如此。"
"那照你说来,长得嘴歪眼斜的才最可取。"
"至少看比萨斜塔时可取。"小葇理屈了,开始胡扯。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