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真是最对的吗?就算对,对的道理在哪里?
为什么没人教我们"工作伦理"、"人际关系"、"说话技巧"、"行为语言"?为什么让我们这些读破万卷书的,进入社会之后,处处碰钉子?而且真正做到"被人卖了,不在帮他数钞票"?
近几年,常有朋友找我聊天,征询我的意见。令我不解的是,当他们把身处的情况说出来时,已经一清二楚,可以见到横在眼前的陷饼,他们竟然毫无感觉,直到我"点破",才大吃一惊。
是因为我聪明吗?不!是因为我上过许多当,久病成良医,终于对人生与人世,有些了解。
人生真像一局棋,一局只能下一盘的棋。可惜多数人,可能一直下到结束,还摸不清自己在下什么棋,局棋又该怎么下。
为此,我写了这本《我不是教你诈(36)》。它只是我系列"处世学"作品的一部分,因为那学问太大了,故事也太多了。为了不过度刺激学生读者,这本书中的题材,还是经过了调配,有尖锐也有柔和。我尽量为每个人生处境,提出解决方法。希望读者们看完书,就能用。
在《冷眼看人生》的一开头,我曾印著"这是一本专为成年读者写的书。未满十八岁的读者,请在成年人的辅导下阅读。"但是经过再三斟酌,我认为这本书不必这么印。虽然它是为社会人写的,我却建议高中学生也不妨一读。因为它在学问之外,或许能提供些处世的智慧,使你更圆融、更成熟,并在见到人生的各种怪现象时,更能冷静地面对。我要再一次强调:
我不是教你诈(36),是教你看清世事;是教你更技巧地坚守原则;是教你保护自己,且在风雨狂澜中,作个中流砥柱。
对于这本书的推出,我既兴奋且惶恐,这是大胆的试探,敬待读者的指正!
第二部
卖瓜瓜不甜
我对工作伦理的结论是:
无论你是主管或部属,永远要记得——
第一,要遵守职业道德,维护顾客的权益。
第二,要严守职位的分际,在什么职位,做什么主、说什么话。
第三,要尽忠职守,维护工作岗位和工作伙伴的权益,千万别吃里扒外、通奸资敌。
唯有人人遵守工作的伦理,人际才能有共信,事业才能有共荣,社会才能有进步。
当蜜月过去的时候
想想,如果你在朋友欠你小钱的时候,就趁他领年节奖金,暗示他还,甚至故意作个低姿势,说自己出了点事,急需。
钱的数目少,拿出来轻松愉快,他当然会还。
如此,有借有还,朋友之间既有"通财之义",也有"还钱之信",永远是好朋友,怎会沦落到避不见面的地步呢?
俗话说得好——"债多人不愁"。
债多而不愁的人,不是有能力还债,而是"一翻两瞪眼"——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他由拉下脸来借钱,到拉下门来躲债,最后则是拉下自尊赖皮。
失败到绝望的时候,就自暴自弃,这是人的天性。不论做生意、带部属、交朋友,希望能有群子之交,就要时时注意"怎么维护对方的自尊"。
这世上无论进化或腐化,都是慢慢发生的。唯有建立制度、情理分明的人,能够像设有红绿灯和安全岛的道路,不但走得快,而且少出事。
记住!农业时代,那种"一诺千金"的时代过去了,要做长久的朋友、长久的生意,你要有维护对方尊严的技巧,与绝不妥协的原则。
万里寻画记
见猎心喜,却又因为心喜过度,而丧失了原有的判断力。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毛病。
我们总是想别人没自己聪明,而在下棋时,希望对方不要看出我们的弱点。如果对方真没看出来,而走了另一步时,我们则暗自心喜。
岂知,如果对方是高手,他也可能正设下这个陷饼,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上面,而忽略自己另一个更大的弱点。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刘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