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金针度与人(54)

2025-10-10 评论

  杜甫的遗诗现存一千四百五十六首。论者以他的诗"若有神使之,遂下千年之泪",真是不虚。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七七二~八四六),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山西太原,后迁居下邽,变成了陕西渭南人。
  白居易出身贫贱,"少年时家适在贫贱中"。但十六岁时就以写诗出名,二十九岁中进士,在地方和朝中做官。四十四岁被贬一次,又在地方和朝中做官,做到七十二岁,才得退休。
  白居易认为诗不是"嘲风雪、弄花草"的,诗该"救济人病,稗补时阙"的。他曾编《讽谕集》,收诗一百七十二首,批评时政,他要求统治者"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结果诗一发表,"权豪贵近者相目色变,执政柄者扼腕,握军要者切齿。"
  白居易是唐朝创作最丰富的诗人,写诗三千首。他限定诗要能"老妪能解"(老太太都能听得懂),他的诗,当时流传各地,很受欢迎。有的妓女甚至以会背《长恨歌》而增加身价。他"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见到有题他诗的、背他诗的各阶层人士。白居易的受人欢迎,由此可见。
  李贺:《李长吉歌诗》
  李贺(七九○~八一六),字长吉,河南昌谷(河南宜阳)
  人。他是没落王孙出身,是个神童,七岁就因能写作而"名动京师",韩愈、皇甫提等名家不相信,到他家去测验,果然名不虚传。
  李贺写作的情况是: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可见他是从动态的事件中找灵感的。
  李贺的父亲叫李晋肃,因为"晋肃"两字和"进士"两字声音很近,李贺为了避讳,就不得考进士了.韩愈特别写了一篇"讳辨"来为他说话,但他终于绝缘于名场。后来在家乡隐居,二十七岁时死去。时死前删定所作诗二百三十三首,流传至今。
  李白被称为诗的仙才,李贺被称为诗的鬼才。他的作品,险怪神秘,造境瑰奇,在中国诗史中,自成特殊的地位。
  杜牧:《樊川诗集》
  杜牧(八○三~八五三),字牧之,陕西西安人。他是杜预、杜佑的后人,"一门朱紫,世代公卿。"
  杜牧生当"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乱世,二十六岁中进士,然后做官,直到五十一岁死去。由于他以"直道事人"做座右铭,在官场上,并不得意,所以,他的许多立功的抱负,也就以立言行之了。
  杜牧曾注曹操所定《孙武》十三篇,这是他在军事方面的著作;曾写《罪言》,这是他在政治方面的著作。他的一生诗文,多在他死前自己烧掉,损失十之七八。现存的作品,就是焚后的劫遗。
  杜牧诗中的特色之一是:他对统治阶级的豪奢误国,颇有讽刺的纪录,像他写"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等诗,写"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等诗,都能以极高的技巧。写出人间的万象。
  杜牧诗中的另一特色是他对女人的态度,他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纪录,也有"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惜芳姿"的感怀,这是他浪漫的一面。
  李商隐:《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八一二~八五八),字义山,号玉溪生,河南沁阳人。他出生在没落的贵族之家,幼年丧父,生活很苦。十六岁时候,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幕僚。二十五岁中进士。但是因他讨了令狐家政敌王家的女儿做老婆,为令狐家所不谅,被打入败部。他在党争夹缝中,左右不逢源、里外不是人,最后潦倒而死,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的诗,一开始是学别人,有的学汉魏、有的学齐梁、有的学杜甫、有的学韩愈。他做诗时把参考书摊成一大堆,像水獭吃鱼陈列如祭品一般,叫"獭祭鱼"。后来他写得精了,就自成一家。李商隐的诗的特色是用典含蓄,寄托深远,每个字都有神秘兮兮的来历。他的诗,许多都和女人有关:他写恋情、写妓女、写尼姑、写宫娥,都是绝作。有人说"商隐无一言经国,无纤意奖善",是不对的。在李商隐的诗中,有很多忧国忧民之作。如他写宦官的作恶、写藩镇的跋扈、写"存者背面啼"的农民、写"夜猎随田窦"的贵族,都是显例。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