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使所有秦朝以前的古人古事都一一亮相:褒姒的笑、管仲的智、齐桓的信、曹沫的无赖、晏蛾儿的愚忠。介子推的清高、晏子的识大体、伍子肯的鞭尸、苏秦的合纵、蔺相如的完壁归赵,……都包罗无遗。他们的存亡觉梦,都可以胜数;看了这些存亡觉梦,我们可以上会古人,然后引古证今,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
《东周列国志》虽然因为太迁就历史性,以致文学性不高,但它把头绪纷乱的历史做了清晰的处理,可读性极高。此书在基本观念上有许多可称道的,比如它反对愚忠,认为为昏君而死"不得为忠臣之大节",就是它的高明处。
吴敬梓:《儒林外史》
吴敬梓(一七○一~一七五四),字敏轩,也字文木,安徽全椒人。他生于书香世家,"科第累世弗绝",自己也是秀才。到他成年后,他"性耽挥霍","闲逸自恣",能花钱也能助人,把已经中衰的家产,全给折腾光了。他的行为,竟使"乡里传为子弟戒"!
三十三岁后,他搬到南京,在冬天时候,无酒无食,也没御寒的衣服,他就绕着城堞走几十里,夜夜如是,谓之"暖足"。四十岁后,他把一生所见的世态与万象,写成了《儒林外史》。五十四岁时候,客死扬州。他生前喜欢杜牧"人生只合扬州死"的诗句,他真的以身成谶,这样死了。
《儒林外史》是以知识分子为基线的伟大小说,它用悲悯的笔法写社会黑暗,骂而不温、讽而不虐、悲伤中有趣味、轻快里有哀愁,是千古奇书。
《儒林外史》写考试制度的流弊,写它的害人;又写旧礼教的罪恶,写它的杀人;它又写侠客、写盐商、写家奴、写妓女,一一用活的语言平铺直叙,都真切自然。虽然这书的结构,并不高明。
曹霑:《红楼梦》
曹霑(约一七一九~一七六三),字雪芹,也字芹圃,号梦阮。他是满洲旗人,属正白旗汉军。三代祖孙四人,做了五十八年的江宁(南京)织造官,这官管皇家采买的职务,是很肥的。康熙皇帝下江南,有五次都住他家。后来祖父因亏空被追赔,家道中落,到了曹霑成年以后,已经是"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了。那时曹霑住在北京西郊,已经是贫民阶级了。
曹霑一生亲历人世的兴亡衰谢,抚今追昔,"燕市狂歌悲遇合,秦淮残梦忆繁华",写了长篇小说《红楼梦》。这书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作品,写了八十回,并没写完,他就死了。后来高鹗续作四十回,就成了今天流行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
《红楼梦》写豪门望族的浮沉与兴衰、写旧社会下个人的矛盾挣扎、写叛逆性格的悲剧、写礼教功名的无聊,都生动细致,无与伦比,是中国第一血泪之作。
《红楼梦》攻击道学与八股,说:"还提什么念书?我最讨厌这些道学话。更可笑的,是八股文章,拿它诓功名、混饭吃,也罢了,还要说代圣贤立言!"这种攻击,真是情见乎辞了!
刘鹗:《老残游记》
刘鹗(一八五七~一九○九),字铁云,江苏丹徒人。少年时候"放旷不守绳墨,而不废读书",在医卜星算方面,成绩都不错。他卖烟草。开书店、做医生,经历很多,不是书呆子。
一八八八年,他三十二岁时候,黄河在河南决堤。他跑去见河督吴大澄,志愿投效,并提出计划。吴大澄很赏识,请他去做,他就亲自在污泥里督工,"短衣匹马,与徒役杂作",很得工人的爱戴。后来他写了《治河七说》、《黄河变迁图考》、《勾股天元草》、《弧角三术》等实用的书;又写了《铁云藏龟》、《铁云藏印》、《铁云藏陶》、《铁云泥封》等学艺的书。
刘鹗的进步与救世思想,使他做了两件好事:一件是请开山西的矿,一件是贱买太仓的米来赈济北京难民。这两件好事,却因为环境的黑暗伪善,使他一方面背了"汉奸"之名,一方面得了充军之罪,-他被流放到新疆,五十三岁那年中风,死在风中的迪化(今乌鲁木齐市-编者)。
《老残游记》是刘鹗戳破黑暗与伪善的伟大小说,是他四十八岁到五十一岁的作品。
左丘明:《左传》
《春秋》三传中,《左传》着重在史实方面,它是一部编年史,最早因为被指为未得孔于《春秋》的真传,地位不如《公羊传》和《谷梁传》。但在历史价值上,《左传》记录了春秋时代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各方面的活动,以及天道、鬼神、灾异、卜筮各方面的情况,倒很能使我们知道古人是什么样子。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