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感觉艾琳达可能吹牛,发现她一问三不知的时候,你应该继续问,甚至当着大家的面问?还是立刻像我所说的那个旅行团里的妇人,把话带开?你打破砂锅问到底,叫对方认错,甚至当场落泪,对你有什么好处?而且你要知道,有些人因为行程赶,早起晚归,旅馆只是他睡觉的地方,确实可能连旅馆大厅都没看清就离开了。你何不往这个角度去想,犯得着猜她说谎吗?
在台湾,我常看电视上的政治谈话节目。那里面的话题非常尖锐,来宾又立场鲜明,所以总见针锋相对的情况。
可是我发现,即使是政客,当他抓住对方弱点,可以穷追不舍、打死为止的时候。却常常问着问着,看对方已经词穷而招架不住,突然煞车,不再继续。
有一次,我碰上个政界的高手,问他为什么那样作,你猜他怎么答。
他说谁赢了、谁输了,谁被问倒了、谁理亏了,观众早看在眼里,何必欺人太甚?今天他抓住了对方的小辫子,给对方留一条生路,改天他处于弱势,落在对方手上,对方也会给他开一条生路,不致太难堪。
中国人常说“穷寇莫追”,意思是盗匪已经逃跑,就别去追了。为什么不追?因为怕把那盗匪逼急了,狗急跳墙,跟你拼命。
当你要保的是财产,那盗匪要保的却是性命时,你当然不值得跟他周旋到底。
古代的军事家也说“围师必阙”,意思是当你包围敌人的军队时,一定要留个缺口,使他能由那里逃跑。
想想,能把敌人包围,全部歼灭的时候,军事家尚且给对方留一条生路,我们处世,是不是更得为人“解围”呢?
孩子!你上高中了,别人渐渐不再把你当小孩看,你也不能没心没肺、直来直往了。我在未来会多跟你讨论处世的问题,教你什么时候刚、什么时候柔;希望你能为别人让路,也给自己留下更大的空间。
“为了使你成为大家闺秀,以后恐怕我们得多带你参加一些应酬。”
昨天晚餐时,我对你说,就见你很不高兴地一撅嘴,说你不喜欢应酬,而且你的功课忙死了,没时间应酬。又说“应酬跟作大家闺秀有什么关系?”
好,现在就让我分析一下其中的关系——
二十七年前,我是应维吉尼亚州丹维尔美术馆的邀请来美国的,那时候我住在馆长詹宁博士的家里,总是跟主人夫妇出去应酬。
我恨透了应酬,尤其是拿着高脚杯,站得人挤人的餐前酒会,一边跟对面的人聊天,一边得用眼角余光注意有没有别人在打招呼,还得装出一幅笑脸,笑得嘴角都酸了。我当时的英文奇烂,偏偏他们用的词汇一个比一个深,好象不用艰深的字,就显不出学问和高贵的样子。
他们确实有不少是英国贵族后裔,移民来美之后就世世代代留在那个保守的维吉尼亚小城。正因此,他们保留了一堆“老规矩”。
譬如有一次我去个豪宅用餐,东西上来,我看女主人已经拿起汤匙,就也跟着开动。
才回到家,詹宁博士就说我下次要知道,必须等女主人先尝,然后对站在旁边的女侍点头之后,才可以开动。如同喝酒,侍者会先倒一点点在主人杯里,由主人先尝,表示味道可以,侍者才继续为大家注满。所以如果我当主人,一定要先开始试酒,否则倒酒的侍者会站在旁边无所适从。
当然,未必是有钱人家才出“公主与王子”。我就曾去个豪门参加酒会。会中有人提到主人的小姐钢琴弹得好,要那小公主演奏一曲。
岂知小公主耍起公主脾气,扭扭捏捏,说她没有熟的曲子,不愿表演,连女主人、男主人联合劝都不成,最后一气,居然还跺着脚跑掉了。幸亏有宾客把尴尬的场面化解,改变目标,说“!在座的某某小姐不是也喜欢弹琴吗?”接着大家的视线全转到一个十四五岁女孩的身上。
那女孩一笑,说她事先没准备,恐怕弹不好,请大家别期望太高,然后大大方方地走到钢琴前,先报出曲名,再坐下演奏。
她果然不太熟,演奏中间忘了好几次,想了想,再继续弹。但是弹完起身,对大家嫣然一笑致歉,换得的是满场热烈的掌声。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刘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