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贾昆,只有批判,只有抽打,没有更多的拷问,因为这种流氓罪是恶心到不能够公开说的。当围观的人打听这个男的是什么流氓犯时,学生们只能说,这是特大特大流氓犯。
他们不审问他的具体罪行,他们只要他承认是不是流氓犯?回答“是”就可以了。是不是该死?回答“是”就可以了。是不是该打倒?回答“是”就可以了。
对米娜的批判斗争,倒显出更实际的内容来。要她交待有哪些流氓行为?都和谁发生了流氓关系?北清中学的学生们早已从马胜利手中接过了皮带与权力,现在,不止是水泡眼的朱立红在抽打和审问米娜,又有几个学生加入了这个行列。奇怪的是,加入者绝大多数是初中的学生,他们一定觉得这样抽打一个女流氓显得既光荣又勇敢,或者还觉得很好玩。
米娜早已失去了思维。她腐化,她追求享受,她勾引老干部,老干部是革命的,她是反革命的。她只知道不能说出对方的名字,永远不能连累他。她自作自受。
批斗进行到一定阶段,显出松懈和恶作剧来,池子里又跳下来几个中学生,他们抢过皮带接着抽打两个反革命流氓犯,骂骂咧咧地你一下我一下。他们似乎有一个大致的分工:男学生抽男流氓,女学生抽女流氓。周围居高临下的人群像在动物园围观猴山上的猴子一样,看着看着便松散了。中午的烈日直直的照下来,显出六月北京的炎热。人们似乎在观看一个与己无关的事情,其实,又都被这种惨烈的批斗所震慑。
卢小龙感到自己的灵魂正在发生的变化。他似乎觉得贾昆曾在人群中辨认出他,因为那死人一样的眼睛在那一瞬间有所停留。那个停留让他感到贾昆颇像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痛苦,无奈,干瘪,又像西风中摇晃的稻草人。米娜靠着水池中的水泥莲花,直愣愣地扫视了一下水池边的人们。她知道卢小龙就是那位副部长的儿子,因此,当她朦胧的目光在卢小龙脸上停留了一下之后,便垂下眼皮。那张被蓬乱的头发遮盖的划着几道血痕的面孔,让卢小龙心中震颤。眼前莫名其妙地浮现出一个篱笆墙围绕的农家小院。米娜脸上的几道血痕像小院的篱笆墙,一道血痕从左眼角斜着划过鼻子一直到右脸颊,下边又一道平行的血痕从左眼角下经过上唇划到右嘴角上,三道竖的血痕与两道斜横的血痕交叉,典型的篱芭墙的图案。
卢小龙知道,贾昆即使有问题,但不致罪该万死,也知道充其量米娜只是牺牲品。他觉出眼前这场大革命的残酷来。残酷就残酷在不能书生气十足地讲道理。他厌恶马胜利这种人,然而,他知道自己必须接受眼前的事实。当皮带高高地举起猛烈地抽打贾昆和米娜时,他不得不闭上眼睛,让耳朵完成观察。听到皮带落到他们身上的沉闷声响,他感到了自己心中的软弱。这样的大革命是绝不能温良恭俭让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能不能硬下心来,是能不能适应这个历史变化的关键。当皮带一下又一下落在贾昆和米娜的身上时,他发现自己的心正在这沉闷的锤炼中一点点硬起来。在一大片并不很清醒的思绪中,他大致知道,自己一定要尽快克服思想上的软弱,从而找到行动的机会。北清大学那人山人海的大字报,昨天他已经和同学们一起挤着看过了。今天马胜利吆喝千军万马的行动,在他心中刺激起的是类似的行动意识。一个有抱负的人绝不该错过这样的机会。
一个小小的场面给了他新的刺激。马胜利不知何时已经爬到了水池外面,正在和李黛玉谈话。马胜利一身铁块地立在那里,目光炯炯地盯着李黛玉问:“你是什么出身?”李黛玉谦卑地回答:“高知「2」。”马胜利的大脸盘立刻现出一副严厉的训导表情,他说:“你这样的家庭出身,就更要好好参加文化大革命,要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李黛玉脸色惨白,低着头说道:“是。”马胜利伸出五指粗硬的手掌,一挥说道:“以后你可以来北清大学找我,我会帮助你,北清大学现在是革命的中心。”李黛玉点点头说:“好的。”
卢小龙突然感到自己太窝囊了,他抬起头看了看天,不知什么时候天上开始晦暗,布开了厚厚的乌云,他定了定心,跳到了半米多高的水泥池沿上,向汹汹嚷嚷的人群大声说道:“天快下雨了,咱们北清中学的同学们该集中起来,把这两个反革命分子押回学校了。”他希望自己这个发布及时的号令能够形成指挥权,这是卢小龙在芙蓉国(10)这场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中第一次有点政治意识或者说权力意识的行动。或许因为他的声音不够响亮,不够坚定,不够权威,几乎没有得到什么呼应。他伸出手,再一次重复发出了这个建议。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柯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