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洪水突破了堤坝,他们冲了进去,源源不断的人流拥进了大院。这个看来不大的院子很快挤满了喧嚷的人群,一片涣散的沸腾。她气喘吁吁地撩着汗湿的头发,准备寻找新的造反行动。她把头发捋到两侧,一瞬间又意识到自己的漂亮,心中漾起一丝幸福。卢小慧走过来,问:“你没有挤伤吧?”她快乐地摇了摇头。卢小慧看了她一眼,说道:“你变了。”她垂下眼想了一下,快活地说:“我真热爱文化大革命。”这一瞬间,她惟一遗憾的是腰间没有扎一条皮带;倘若那样,双手叉腰站在这里,一定会更挺拔,更有生气。
吉安市的形势急转直下,工厂的工人一队一队开出来保卫地委、市委,农民也一队一队从四面八方的农村扛着扁担、铁锨进城保卫地委、市委。几个北京的红卫兵和当地造反派学生暂时撤退到一所中学内。浩浩荡荡的赣江从吉安市旁流过,江中有一个白鹭洲,这所学校就在白鹭洲上,她们等于被封锁在学校之中。站在白鹭洲上看着岸边滔滔不绝的保守派游行队伍,卢小慧和鲁敏敏都觉出了一种战斗的气氛。卢小慧决定从北京搬救兵,她给卢小龙拟了一封电报,由吉安市的一名造反派学生连夜泅水过江,到吉安市邮电局拍发出去。
注:
「1」大串连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接见了首都和各地红卫兵代表,同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出通知,从9月6日起,组织外地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革命学生代表和革命职工代表来京参观,学习“文化大革命”运动,至此,大串连迅速在全国全面展开,直至1967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停止全国大串连”的通知。
朱立红的父亲朱严明坐在客厅的双人沙发上,他的妻子齐恩惠站在背后给他捶着肩膀。
在他面前的茶几上放着一大摞相册和成堆的照片,朱严明一边和妻子商量着重大的事情,一边一张一张看着照片。
朱严明是卫生部一位特别的领导干部,负责中央首长的保健工作,因此,几乎和中央的绝大部分首长都有过合影,面前这成堆的照片,就是他多年光荣的记录。现在,政治上风云突变,他想到要将这些光荣的记录整理一下,按路线分分队。有些照片绝对不能保留了:和彭真的合影,和罗瑞卿的合影,和陆定一的合影,和杨尚昆的合影,应该立刻销毁。而和毛主席的合影,当然应该多多地放大,挂在屋子的正中。他看了看墙壁上挂的一幅照片:毛主席站在正中央,其余的人分两排站在他的两侧和身后,在第一排靠边的位置上就站着朱严明。他低头一边翻着照片,一边谛听着楼道里的动静。
一个人的脚步声上楼来,妻子停住手里的动作听了一下,说:“不是立红。”朱严明也分辨出来,这不是女儿的脚步声,让妻子继续给自己捶着背,同时像看扑克牌一样将一摞照片拿在手里,一张一张抽着看。脚步声经过家门口往楼上去了。又有脚步声从楼下响起,两个人都停下来谛听着。脚步声很任性地咚咚咚上楼来,两个人几乎同时说出:“立红回来了。”朱严明起身要站起来,妻子齐恩惠将他摁回沙发,几步走过去将房门打开。朱立红气喘吁吁地滚进了房门,她一边进门一边瞪着水泡肿的大眼睛嚷道:“今天开门怎么这么慢,我都敲第四下了。”做父母的赔着笑,往常,女儿的脚步声在一层楼出现时,他们就有了反应;当女儿走到二层楼时,他们早已确认;当女儿走到三层楼家门口时,他们大多已经把门笑吟吟拉开,做出欢迎宝贝女儿的盛情状。今天,女儿的脚步声过了二层楼,他们才开始反应,当女儿敲响第一声门时,他们还没有赶到门口。
朱立红一进屋就嚷着要喝水,母亲把一杯凉开水递到她手中。看着女儿喝完,又接过杯子将毛巾递过去,等女儿擦完嘴,她接过毛巾说道:“去你爸那儿吧,你爸等你一下午了。”
朱立红撇了一下嘴,说:“我还没洗手呢,咱家的规矩不是到家先洗手吗?”母亲又赔着小心笑了一下。父亲的目光一直笑眯眯地跟着女儿,这时又笑眯眯地摆摆手,意思是快去洗手,再过来。朱立红哼了一声,跑到厨房哗哗哗地打开水龙头,用肥皂洗了手。接过母亲递过来的毛巾擦了一把,便走过来一屁股坐在父亲的大腿上。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柯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