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211)

2025-10-10 评论

    宣布接见的宗旨,发布结束武斗的指示,几乎没有任何阻力就完成了。学生领袖们没有一个人能够提出异议,敢于做出分辩。往下的时间,是听毛泽东从从容容地谈古论今,在谈古过程中论述文化大革命,在论述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中从容不迫地训导这些学生领袖。
    今天的场合给了毛泽东很充沛的谈话兴致,他一贯喜欢白日睡觉,夜晚工作,这个凌晨的谈话对他来讲是有声有色的节目。从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到现在,已经两年多时间了,像这样引发他谈话兴致的场合也是有限的。对面这些听从他训导的学生领袖,左右这些陪同他的部下,都构成他谈话的好气氛。在这种谈话中,再不会有人像刘少奇那样不礼貌地插话,也没有人会对他的任何一句话提出异议,他可以足够地从容,只要他处在连续讲话的态势中,他的任何停顿都无须担心有人插嘴,他也无须担心冷场,他的讲话每到一个段落,左右都会有人予以补充和陪衬。这是一个完全在他控制之中的场面,所有的目光都朝向他,当他左右顾盼时,立刻会有一张张尊重的面孔与他应和,当他不时挥舞着手势讲话时,整个场面像是游泳池里的水任他挥洒。他对左右这些党政军的最高人物很少顾及,他甚至很少给林彪讲话的机会,也很少去征求周恩来、康生、陈伯达的意见,他让他们像自己的学生一样陪衬着自己。他有时也意识到自己一点没有顾及他们,然而这种意识一掠而过,他不在乎,他完全在君临天下、左右一切的状态之中。
    在整个讲话的过程中,他只对坐在左边的林彪和坐在右边的周恩来有明确的感觉。林彪单单薄薄、规规矩矩、一动不动地坐在自己旁边,一个副主席在这样的场合几乎没有几句插话,让他对这个乖觉而又小心翼翼的副主席生出一点怜悯。每当看到林彪面对自己时那恭顺的样子,他就涌起一丝要更多地栽培对方的宽厚心情。坐在右边的周恩来是个始终让他十分放心的助手,周恩来谨慎周到忠诚,按规矩办事,这么多年来,党政上层干部中,只有周恩来是一直让他感到舒服的人。古人曾说“伴君如伴虎”,自己这只“虎”也不是好伴的,难得有周恩来这样的人物,他属于萧何、孔明一类的人物。
    谈话进行到黎明时分,已经有了尾声的气氛,周恩来一边观察着毛泽东有无倦容,一边偶尔看看手表。这时,呼昌盛早已从被工宣队围歼的悲愤和今天晚上领袖接见所包含的严峻事实中觉醒了自己的政治思考,他扶了扶眼镜,看了看左右,然后仰起脸看着毛泽东,斗了一个天大的胆,提出一个问题:“今天,我们有毛主席领导,我们能够分清是非,跟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如果有一天毛主席您老人家离开了我们,我们应该听谁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周恩来立刻对这个极不得体的问题做出严肃反应,他目光炯炯地说:“伟大领袖毛主席身体非常健康,我们还有林副主席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接班人。”林彪对呼昌盛这个问题没有流露丝毫不快,在那里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垂着眼睛正襟危坐。毛泽东却对这个问题毫不忌讳,甚至对这个看来忠心耿耿的提问十分好感,他不知道,这正是呼昌盛表现忠诚的最大胆的做法。毛泽东一点都不在意周恩来刚才的插话,也毫不顾及林彪这个接班人就在自己身旁,慢慢摆摆大手,仰靠在沙发上,用有些苍老的湖南口音说道:“我的话只管现在,能不能管将来,我也不知道。我该讲的话都讲了,留给你们明天去参考。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谁是马列主义,谁是修正主义,你们以后自己分辨。我管了这几十年,就完成历史使命了,管不了你们一百年、二百年。”
    说到这里,他有点余兴未已地看着全场,很希望再有一些提神的问话。然而,呼昌盛天大的胆也早已用完,其余的学生领袖再没有人敢提什么问题。周恩来又看了看表,对毛泽东说道:“主席,今天是不是就到这里?剩下的事情让谢富治和他们具体讨论,拟定一个落实主席指示的决议。”毛泽东半张着嘴看看左右,他显然为谈话就这样结束有些不甘心,好像一个家长和一群儿女正玩得高兴,儿女们却要突然散去;然而,他没有理由把大家留下来,周恩来作为大管家在决定一切。他只能毫无表情地点点头,保持了领袖的尊严。

    这一天,胡萍回到家中与父母团圆,这是一个忧喜参半的团圆。工宣队进驻北清大学,拆除了全部武斗工事,收缴了长矛、枪支等武斗器械,控制了整个学校的大权,呼昌盛的造反派领袖的光荣地位永远结束了。当他每日老老实实地低着头坐在工宣队举办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上检查认罪时,胡萍便像落叶归根一样飘回了家里。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柯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