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夏则从小袋中捏出几条牛肉干放到口中,很有力地咀嚼起来。
肚子犒劳完了,一家人还没有上岸的意思,也不愿再在湖面上晒太阳,他们便微微颠簸地坐在桥洞下。风和暖而又凉爽地穿过桥洞,吃饱喝足的人慢慢有了困恹。沈昊与杜蓉坐在船尾,随随便便地说起两人才有的家常话。沈丽拿出一本《唐诗三百首》,随随便便地翻看着。沈夏又拿起了指甲刀,精心地修剪起指甲来,指甲刀一下一下清脆的声音在阴凉的桥洞中显得十分安闲。沈丽转过头,心不在焉地看着沈夏剪指甲的动作。沈夏剪完了左手,便伸出来,手背手心地端详着,他在欣赏自己的手,欣赏自己的修剪。沈丽注意到这是一双修长而丰满的手,和沈夏的身材一样高大而风流倜傥。不知为什么,今天她对这双干干净净、不断修饰的手并不讨厌。
沈夏端详着自己的手,有些没话找话地对沈丽说:“你喜欢哪个手指头?”沈丽想起什么,微微笑了。早在三年前,一个无聊的中午,她就听沈夏提过这个无聊的问题,她说:“又是你的理论:拇指代表父母,食指代表自己,中指代表爱情,无名指代表婚姻,小指代表子女,是不是?”沈夏点点头,为了掩饰自己旧话重提的窘迫,他又说道:“一个人不同时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一样的,因为人不同时期对生活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沈丽想起自己三年前的回答是最喜欢无名指,当时,她曾经极不以为然地说道:“我才不会把婚姻排在第一位。”今天,她又伸出自己的手,左手右手、手心手背地反复看着,最后发现,自己主要是在看左手,而当把左手的五指反复看了之后,她发现自己还是最喜欢无名指。无名指最温柔,最美丽,最隐约,最有一种令她幽幽憧憬的力量。当她凝视无名指时,发现那里有着朦朦胧胧的故事,像草原上跑过一只金色的小鹿,这个故事让她说不清,道不尽。
她说:“我还是喜欢无名指。”沈夏毫不犹豫地说道:“无名指代表婚姻。”
这时,父亲和母亲停下了他们的谈话注意地看着沈丽,沈丽突然觉得在这个格局中谈这个问题,有那么一点异样,像一个极稀薄的梦浮现在周围。与卢小龙一同乘船去崇明岛的画面,还有半年多前在风雪弥漫的木樨地桥分手的画面都十分寒冷地浮现出来;那寒冷的画面给她此刻温暖如梦的感觉带来了微微磨擦和疼痛的荒凉感。
傍晚,河南介修大柳村一片热闹忙碌。今天是1969年5月7日,毛主席《五。七指示》发表三周年,落址于大柳村的中国农林牧业部五。七干校晚上要举行联欢庆祝会,住在村里村外的干校学员们都在忙忙碌碌地准备着。卢小慧普通话说得好,被推举为今晚庆祝联欢会的报幕员,此刻,她正拿着节目单在村里村外跑来跑去,一个个落实着节目,同时体会着做聪明女孩的特有的快乐。
大柳村柳树多,一条土路半直半弯地在一片河滩旁延伸而过,两边便是大大小小的柳树,有的老树树干黑裂着皮,像个老态龙钟的老头蹲在那里,稀疏的柳枝披下来,倒也一样柔软飘曳。路两边夹着村庄,说不上整齐的院落蔓延了一大片。河滩里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及沙砾铺成弯曲的河床,河床挺宽,高低不平地垒着一些石堰,也种着一块一块的地,河床中间流着一股几步就可以跨过去的细水,天旱,水流得萎靡不振,让人想到“勉为其难”
四个字。顺着河水向下游望去,你便担心它流不到前面多远,好像一支墨汁不饱满的毛笔在纸上“厉行节约”地轻轻画着笔道,尽量画得长一点,千万不要中断。
干校匆匆忙忙在半年前就建了起来。要种地,便通过种种政治环节从大柳村大队的耕地中划出一块,再划上一块多少年没人耕种的盐碱地,就算有了干活的场所。没房住,就慢慢筹划着木料砖瓦,逐步建筑,现在,有一半人暂住在大柳村农民的家中,一半人在村口河滩旁搭起了简易房屋。半年来,在一片翻来覆去的折腾中,五。七干校还像逃难中的学校一样,显得文不对题地混乱。这种混乱的生活像一个忙闹的蜂窝,每个人都在嗡嗡嗡不停地飞着,倒也显出一种充实。
卢小慧在杨柳相夹的土路上匆匆走着,太阳正在路尽头缩下脸去,一棵棵柳树在路边懵懵懂懂地眯着眼,村里的老头老太太在门口泼着水,等晚饭后坐在路边图个凉快。她和迎面相遇的熟人纷纷打着招呼,看着节目单上的节目与演出成员,询问着他们各自的住所,一一落实他们的准备情况。一拐弯,她进了一家小院,窄窄的院门,迎面是三间正房,两侧挨着土墙还有几间小土房。三间正房中间是厅,左右各一间房,靠西这间现在住着原来的房东,一个老头和一个老太太,靠东这间房现在住着卢小慧与父母三人。小院里一派热闹,一堆人正在排练样板戏《红灯记》。父亲翘着二郎腿坐在凳子上,正拉着小板胡伴奏,母亲和几个男女站在一边依依呀呀地唱着,一个年轻女干事在唱《红灯记》中的“铁梅”的一段唱,母亲在练“奶奶”的一段唱,还有一个胖乎乎的中年干部红着一张挺粗的方脸,在练“李玉和”的唱。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柯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