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64)

2025-10-10 评论

    她现在还记得那次卢小龙去她家,父亲与他谈哲学的情景。当父亲侃侃而谈表现出他对哲学史的渊博知识时,她有着为父亲的骄傲。当卢小龙也认真谈到他对哲学的理解并得到父亲的赞许时,她又有另一种骄傲。在那种骄傲中,似乎卢小龙是她的什么人。这种难以描述的微妙感觉,着实让她幸福兴奋了许多天。那一天,她给父亲和卢小龙沏茶倒水,里外照顾,第一次体会到一个女孩完整的快乐。
    现在,卢小龙正在被批斗,以后或许会更糟。朦胧中,她也飘过一丝稀薄的想象:卢小龙在悲惨的境遇中得到了她的帮助,后来他们便很幸福。但这念头只是一闪就过去了,恐惧破坏了她的全部想像力,她的家庭,她自己的命运都使她惊惧不安,在这个炎热的批判大会上,她时时感到呼吸困难。
    这时,马胜利远远地发现了她,他走过来问:“你怎么站这么远?”李黛玉垂下眼没说话。马胜利说:“对有些事物,就应该谨慎,应该保持距离;而对有些事物,就应该缩小距离,应该勇敢,要明辨是非,提高觉悟。”李黛玉撩了一下此刻显得十分零乱的头发机械地点了点头。她一瞬间又掠过那个隐隐的念头:和马胜利接近,可能有助于保护父亲和全家。这个隐隐的念头又使她感到耻辱。
    到了这时,李黛玉才朦朦胧胧地觉出,早已有一种新的自卑取代了她小时候对身体瘦弱的自卑,这种自卑有力地笼罩了她。在革命浪潮激荡的大操场,在马胜利黑黑的面孔后面,恍恍惚惚地浮现出朱立红这样的团干部对她严肃训导的面孔。朱立红大大的金鱼眼几年来一直让她胆战心惊,现在,马胜利那眼白很大眼黑很小的锐利目光锥刺着她,更是让她胆战心惊。

    听说父亲病了,自文化大革命以来还没有回过家的马胜利抽空回家。
    破旧的自行车在他壮大的身躯下像匹瘦马一样跑得飞快,转眼过了白石桥,又过了动物园,前面就是西直门,再过去几站的新街口就是他的家了。破车在他身躯下吱嗄吱嘎地响着,似乎承受不住他的体重。每次一骑上它,他就觉得人太大车太小,车像夹在裤裆里的一个玩具。骑着骑着,他就由瘦弱的车想到瘦弱的李黛玉。李黛玉弱不禁风的样子肯定更禁不住他骑,可是,他就喜欢以强凌弱的感觉,就像这辆细瘦嶙峋的自行车,因为车矮人高,每次都要趁着劲跨上去,坐好之后,又趁着劲用一只脚蹬开,另一只脚才离地踏上脚蹬子。如果不趁劲,像一般人那样一脚踏着脚蹬子滑行,再抬另一只脚翻身上车,这辆小破车很可能禁不住他的体重。
    他趁着劲左拐右拐,骑到了繁闹的新街口大街。再一拐,就进入了一条笔直的大胡同。
    胡同口开着两个羊肉泡馍的小饭店,进去没多远,右手一拐,进了一个弯弯的小胡同,这就是栗子胡同。两边高墙相夹,走上一截,到了院门,栗子胡同一号。这里离新街口大街直线距离没几十米,却已经与商业区的繁闹隔断了。
    大院门是里外两道,两道大院门之间,夹着一棵多年的老槐树。槐树下有一间小破房,解放前是个门卫室,当兵的在里边守着大院。这个大院听说曾是山西军阀阎锡山在北京的房产之一。现在,破落的门卫室也住着一户人,大伙叫做四大爷的一个老头及他家三代五口人。老头从窗户里探出头来,那是一个尖头顶窄下巴的热闹老头。他对马胜利打着招呼,马胜利也顺口回了个招呼。四大爷住在门房,便义务扮演了门卫的角色。谁从大门出进,他都会从小方窗探出头来张望招呼。每天晚上到了钟点,他就把院门插上。红漆大木门终日紧闭,上面的红漆早已斑驳脱落,小馒头大小的一排排门钉锈迹斑斑,像一排排扣子缀在大木门上。大木门上另开着一扇一人多宽的小门,供人们早晚进出。两道门之间的狭窄过道,窄得像一截鸡脖子,大槐树又粗粗地把门房剩下的宽度占去了一多半。槐树早已长得高出院墙,蔓成很大的树冠,阴沉沉地笼罩下来。四大爷家终日要亮一盏小灯,才能够寻找家中的细小活计。
    穿过窄窄的过道,迈进二门高高的门槛,就进了外院。所谓外院,是靠门这一面和东西两厢三面有房,北面是高墙。外院稠稠密密住着十几户人,差不多都是一户一间房,各自在门口空地上砌一个小厨房,生火做饭,堆煤放柴火。在外院的包围中,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内院。整洁的青砖高墙,轩昂雅致的红漆院门。对开的内院门平时紧闭,里面住着一户有地位的文化人。听说男的是作家,女的是文化机关的领导。这家人只有外出时才将内院门打开,穿过外院时遇到外院的住户们也都亲切地点点头。多年来,里外院井水不犯河水,没有什么交往。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柯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