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凸(21)

2025-10-10 评论

    28
    从此以后,经家小楼里再没响起过钢琴声。从没出现过抽纱的挑花窗帘布。木框架上的咖啡色油漆永远保持着一种似旧非旧的成色。八仙桌上永远摆着一把乐源昌铜锡店卖出来的老式锡茶壶。壶盖上永远系着一小串用天台金刚子(菩提子)做成的念珠。珠串上还坠着一只用罗布泊玛瑙刻出来的“玉核桃”。
    29
    那天,夫人赵忆萱觉出,下班回家的经易门,神色相当反常。按过去的习惯,不管时间多晚,一进家门,放下皮包,接过忆萱亲自送过来的滚烫的毛巾把和刚泡开的新茶热茶,转身就要去看他种在凉棚下的最心爱的两大棵桶栽桂花了。他对待这两棵桂花,真好像是一个痴心的父亲对待自己永远也看不够的宝贝女儿一样。一天不见,心里就不得过。他常说:“可惜我没有女儿。我要是有个女儿,一定让她取名叫‘桂珍’。”每每听易门这样说,忆萱心里总是十分的歉疚,为自己始终没能为易门生一个女儿、而且再也不能为他生女儿而歉疚,抱憾。有时甚至十分地痛心疾首。但那天经易门进得家来,却破天荒地没去看望那两棵桂花。神情尚且有点发呆,皮包一直不离手;热茶和热毛巾把送到面前,都好像没知觉似的。只是在忆萱暗示般地提醒了一声之后,才仿佛意识到每日里还有这样一门“必做的功课”未做,便慌慌地接过茶杯和毛巾把,敷衍两下,就转身上楼去了。
    赵忆萱搞不懂了,拿着茶杯和毛巾,在楼梯口看着经易门的背影,半天都没能从种种不安的臆测和猜度中脱身。奇怪。真正是奇怪。经易门从来不这样惊慌失惜的。他这人最大的本事就是遇事不慌。坚定不移。这个特点几乎是天生的。你很难看到他创新一个什么想法,甚至都很少从他嘴里听到什么陌生的新鲜的名词术语。他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不能说他天生就反感这些东西。他实在是没时间去玩弄它们。也付不起这个代价。十九岁那年,谭老先生就把谭家东西两大管事房之一的西管事房交给他主理。二十六岁那年,已主政谭家的谭先生又责成他协助父亲、因眼疾加重而不便管账的经老先生,副理东管事房。谭家门里姓谭的不姓谭的男女老少有几十上百口,谭家门外直接简接相关的店铺厂家有好几十家。这一切,都需要他这个二十多岁的人刀刀见血丝丝人扣地运作安排。一点不能差错。差错一点都没法交代。对于他,一个想法或某种做法,新不新,并不要紧,关键在实用。管用。自小就有的严格训练,加上天赋本能,使他对那些在实际操作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思想和点子,极敏感极能心领神会。记得也特别牢。执行起来特别坚定。即便身处绝境也轻易不谈放弃,轻易不做妥协,更轻易地不让自己的情绪发生任何一点可让人觉察的波动。故而,三十三岁的他,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竟都显得那么老成。平静。让长者感到那么可信。可靠。如果一件事发展到了居然能让他发慌的程度,那肯定已经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什么事?忆萱想到这里,一口凉气丝丝地涌进心尖,腿脚也禁不住一阵阵发软,毛巾和茶杯差一点从手里滑脱。

    30
    事情是昨天发生的。昨天经易门去为谭先生抓药,随身还带了一包特地托人从浦东乡下取来的灶心土和两斤柿饼。这是忆萱为谭先生寻来的一个偏方,说是把柿饼用浸湿了的绵纸包起来,拌在炒热了的灶心土里,继续炒到绵纸微微发黄,取出柿子,每天午后服一只,连服一个月,可望止血。贡献秘方的那位老先生还说,《黄帝内经》和《金匮要略》里都讲到,阳络伤则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谭先生属“后血”,当是“阴络伤”,所以得午后服药。午后阳气渐消,阴气渐生。此时服药,同气相求,药力直达病所,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果,也应了“以阴引阳”之义。经易门特别信服中医。他总觉得,谭先生的病完全是让那些只晓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西医们耽误的。
    谭府内有自备的“药房”。中药房是早先的车库改的。一平排三间。谭雪俦的父亲、谭宗三的大哥、谭老先生谭景琦,一生酷爱汽车。酷爱外国名牌轿车。他在谭家花园里起码盖了五六处这样的车库。去哪个洋行谈生意,谈到后来,很可能一笔生意也没谈成功,却把对方一辆什么二手车买了回来。还高兴得不行。谭老先生欢喜汽车,却有个毛病,不管什么名牌货,弄回来,他都要把它们重新油漆一遍,都要漆上他欢喜的那种深栗壳色。稍稍再带一点红。他要它们跟他厅堂房间里所有家具的颜色一致起来。家具的颜色,他也只欢喜偏红的栗壳色。这是一种产自国内云南省扎诺佤雨林里的红木颜色。不是出产在泰国森林里的那种红木。他嫌泰国的颜色大暗太老。油漆时,他亲自动手。不用喷枪。用最老式的漆刷子刷。乐趣就在这每一刷子的挥动之中,在每一刷子按捺下去、拖带开去之际,颜色被颜色覆盖,颜色被颜色更替,在覆盖更替改造和被改造的同时,听得出那一阵阵极细腻极粘稠的吱吱呢呢纠缠绞和混同……这时他会从心底生出一种无法言喻的彻心彻肺的通畅和舒坦……他自认为这方面的技术已经不次于江南造船厂的八级油漆工。有一次,他一位在上海做房地产生意的犹太朋友要回美国去打一场遗产官司,把一辆非常名贵的一九○八年产的福特T型“老爷”车寄放在他这儿。讲好只是寄放。他却忍不住把人家这辆车也漆成了偏红的栗壳色。他虽然一再告诫自己,这车只是“寄放”,自己无权去改变它;也一再提醒自己,这车极为名贵,往它身上乱涂乱抹,最终要付出极昂贵的代价,而且还会严重伤害朋友间的情谊;有一度他索性用一大块细帆布把整辆车都盖了起来,让自己“眼不见为净”。但最终还是没能管住自己。熬到最后一天,他还是把人家这部车给漆成了粟壳色,并准备好了一篇很长的劝诫词,希望这位朋友能从根本上接受他为他所做的这种“改善”。他反复试读了好几遍,自觉起码有三处,或三处以上,是被自己的说词打动了的,并挚诚地流下过热泪。第二天,那位犹太朋友只等轮船一靠码头,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谭家花园,直奔车库去看望他久违了,的“小宝贝”;一推门,看到“小宝贝”竟被涂抹成了那般可怜模样,没等谭老先生开口宣读那篇用中英两种文本写就的劝诫词,就哇哇大叫着一头晕倒在车库的水门汀地上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陆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