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搞不懂了。
同时,他又要管事房的人向各地和上海谭家有血缘关系的谭姓人家发电报,要他们急告本家依然存活着的男人的最大年龄数,有没有超过五十二岁的。第二天中午,他所要的调查报告如期送到。报告称:各地还活着的谭家男人当中,真是没有超过五十二岁的。
他呆掉了。
31
经易门顺从地交出灶心土和两斤柿饼,看到院子里一片乱嘈嘈的景象,犹豫了一会儿,便恭敬地走上前去,向那群军人声明自己是谭家门里的总管,愿意协助他们对谭家进行全面检查。一个被谭宗三请来临时负责此次行动的虹口警备司令部少校军医(大概是北方人),露出一丝神秘古怪的微笑,眯起眼睛,打量了经易门一会儿,操着生硬的上海话,说道:“侬就是顶顶有名的经大总管啊。好好好。请到那儿等着编号。抽血验大小便。”“我……我想……我可以帮你们一点儿忙……”经易门则用生硬的北方话再次请求。“不用。我看您老还是乖乖地一边儿待着去的好。”少校军医有点不耐烦了。而且他还不许经易门进自己的写字间“待着去”,非让经易门跟那一班账房先生茶房仆役司机花工丫环老妈子一起在外头太阳地里站着。十几分钟后,经易门得知,现场并不是没有谭家管事房的人在帮忙。谭宗三委派东管事房一个叫顾雨乡的年轻账房先生协助那帮子军人检查谭家。“这……这实在有点不像话了嘛。经先生是总管。假使真的需要有人出来协助军方办事,也应该由他牵这个头。顾雨乡……顾雨乡这只野路子算啥东西?!三老板也太不给经先生面子了!”院子里,太阳底下,那一帮子谭家的账房先生茶房仆役司机花工丫环老妈子纷纷忿忿不平。窃窃私语声蜂起。
经易门此时脸色苍白。他当然不会去应和这种“嘈杂”。并且为了让军方人士明白,他不仅没有参与制造这一点正在谭家花园里生成的“骚乱”,而且论他的身份地位和修养水平,他根本也瞧不上这种不会起任何实际作用的“骚乱”。于是他有意微闭双眼,挺直身躯,倒背起双手,独自站在一棵玉兰树下,跟那一大群正在对他表示极大同情的人,始终保持着大约五六米、甚至七八米的距离。
32
抽完血,验完大小便,到了下班的时间,谭家(谭宗三)没有按历来的规矩,派小汽车送他回家。一直到这时候,经易门还保持着表面的平静。但他心里已然觉出,大厦将倾。
33
走到大门口。大门口挤了一大堆人。说是要换工牌号。在谭家做生活的人,都领有一块工牌号,凭工牌出入大门。登记造册。这原是经易门立下的规矩。但一小时前,进驻谭家的医疗分队奉三先生之命,从即刻起,更换新工牌号。这绝对又是个“新花招”。分明是要向所有的人表示,他经易门在谭家已彻底不算数了。好嘛。蛮好嘛……经易门竭力控制住自己潮动起来的心绪,去队尾排队等候。此举在既长又弯的队伍里立刻引发了一阵更强烈的怜悯和不满。人们纷纷让出自己占先的位置,真心诚意地让经易门先办手续。经易门当然不愿在这种情况下领众人的这份情。因为这很可能会造成一种严重的误会:他经易门据此在向军方、向三先生示威,显示自己内心的不服和不满。于是他拼命暗示那些动了真情的下属,不要这样做。千万不要再这样做了。但渐渐狂热起来的下人们却越做越认真,叫喊声也越来越响,不少人甚至上前来拉经易门,有的还此起彼伏地向发放工牌号的军人小组大叫:“让经先生先领!让经先生先领!”叫声惊动了正在别处忙碌的军人。他们大步赶来。美式的军用皮靴声整齐而响亮。经易门实在忍耐不住了,终于变声作色涨红脸,不仅用力推了离他最近的一个小丫头一把,而且还揪住一位平时最听他话的老账房先生的领口,对众人大喊:“识相点。请大家识相点!不许再吵了!”
小丫头跌跌撞撞一下摔倒在地。老账房先生被揪得一口气憋住,嘴唇皮发紫。经易门自己则浑身僵直。张口结舌。面对这样一个局面,众人才开始平静。
34
三轮车载着经易门,绕辣菲德路吕班路上的法国花园,整整转了三大圈。三次都看见马路对过的克莱门公寓那一片(六个?八个?)褚红色的尖顶。三次踏过经家门口,经易门都没有叫停。他没有心思回家,但又不能不回家。大厦将倾。大厦将倾啊。最近,谭宗三召开谭氏集团公司董事会,事先不仅没有跟他商量,正式开会时又不通知他参加;连召集东西两管事房全体管事议事,都不请他。硬档梆子。明摆着是在甩掉我经易门么!消息一经核实,不仅经易门为之骇异(想不到这位同龄人下手这么快,这么狠),整个谭府上下也被震惊。谭府因此乱成一团。账房先生自动封存账册。管事遇事不敢发布指令。走廊里再也听不到脚步声。耳房里再也听不到交头接耳私语声。连邮差送来汇单都没人去盖章签收,不知道收下钞票该到谁那儿去人账。煎药的因此煎穿了药罐头。斩肉的因此斩掉了手指头。花匠因此错把郁金香当成了马兰头。奶妈喂错了囡囡头。老妈子则抱错了大小姐房间里的鸭绒枕头。整个谭府立时三刻就像一条失控的大船,只见有上下翻飞的鸥掠乌在船后相随,却不见船头在浪尖上高高邀游。而让经易门最伤痛的还是,谭先生谭雪侍此时此刻的态度。他原以为,不管怎样,谭先生是一定会出面为他说一句公道话的,会戳力在三先生面前挽留他。但看样子,好像是没有……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陆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