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书神侠(14)

2025-10-10 评论

    在《鹿鼎记》中阿珂被描写成美貌绝伦,动人心魄,但是她心中爱慕的是那个台湾的郑三公子,韦小宝根本没戏。按理说韦小宝是一点希望都没有的,你一个下三滥的这样一个人,又是一个小孩,十几岁,跟贾宝玉那么大,怎么有戏呢?可是韦小宝偏偏具有一种顽强的精神,这种精神我如果把它拔高一下,就是鲁迅先生所提倡的人在爱情中要,鲁迅说了这么十个字,“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鲁迅针对中国人做事不认真不顽强的态度,就说,爱情要不放手,你爱准了一个人,就要纠缠如毒蛇,像毒蛇那样纠缠,像怨鬼那样执着,这是一种鲁迅所提倡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你要么不爱,爱上了你就要奋斗到底。我们看韦小宝他第一是发毒誓,坦明自己的心迹,同时是鼓励自己的信心,然后就利用一切机会,来不择手段地达到目的,经常是使用那些下流的令人不耻的,能骗就骗能吓唬就吓唬,各种手段。事实上韦小宝成功了,我们一般的文学作品写这样令人不耻的下流手段做的事,最后一定是失败,用来告诫别人不能这么做,可是问题是韦小宝成功了。他不但得到了阿珂,还得到了一大堆女人。这个阿珂如果我们把她看成一个象征的话,像韦小宝那个眼光中看,象征着一个美好事物的话,我们就会受到一点启发,就是对于一个美好事物,包括爱情包括美人等等,想得到她们的那些风流才子大多数没有得到,大多数被韦小宝得到了,我们平时说一句话,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是考察现实生活我们发现,天鹅肉经常真的被癞蛤蟆给吃了,这个有很多原因,一个是天鹅自己很高傲。真的应该得到天鹅肉的那个也很高傲,往往他们不能心愿得偿,拖来拖去最后天鹅只好就给了癞蛤蟆了,这是金庸给了我们的一个提示。为什么正人君子,风流才子在事业上在爱情上经常不能成功,而像韦小宝这样的小流氓,小无赖却能够飞黄腾达,甚至一统天下,事事如意。我们要这样想,金庸在这里绝不是赞扬韦小宝,而是在探讨正人君子身上所缺乏的一种东西,我们去比较一下《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陈家洛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表现出来的,是正人君子也是风流才子。可是陈家洛先是失去了霍青桐,最后又失去了他所深爱的香香公主喀丝丽,都失去了,该爱的不敢爱,能争取的不争取。金庸在这里批判的正是我们民族特别是我们民族的知识分子身上所丧失的那些朝气,那点锐气,那种血气,难道说这种精神只存在于市井之间,只存在于韦小宝这样的人身上了吗?古人有一句话叫礼失而求诸野,到市井中去找丧失的文化遗产,那么金庸是想让读者从韦小宝的毒誓中,获得一些启迪,做人有一些决断,有一些担待,有一些顽强。可以说金庸在爱情这个问题上,所给于读者的启迪是说不尽的,所以关于金庸小说中的爱情话题呢,我们今天就告一段落,在爱情的问题上,是没有绝对权威的,讲得不对之处请各位批评,谢谢大家。

    萧峰打虎写得既惊险又神奇,而且真实可信。
    朋友们,大家好!在上一讲中,我们探讨了传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问题。我们通过探讨传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可以发现,正是在现代阶段,武侠小说中对武学的光大,它成为了新派武侠小说,把纸上武学写到登峰造极程度的一个基础。那么这一讲,我们在这个基础之上,着重来探讨以金庸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中的武功描写。金庸的武侠小说,已经成为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大众文学之一。那么通过金庸小说中的武打描写,我们看一看,我们到了二十世纪的下半叶,中国文化中对于“武”这个概念的探讨,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高度?
    尽管金庸的小说可以从方方面面来进入,但是既然它也属于武侠小说,我们不妨也从“武”这个角度来观照一下。但是我们主要讲的,不是说金庸小说写的武打好,还是不好,而是透过“武”来看一看这个概念在中国文化中的丰富的含义。
    正因为武侠小说它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武”,所以社会上颇有一些人把“武侠小说”叫做“武打小说”。很多中学老师他没收学生的武侠小说,他的理由就是不许看武打的,意思是看这个书,孩子会经常打架。但是在我看来,小孩子打架未必就全是坏事。如果一个民族的小孩子从小都不打架,这个民族必将会灭亡。这不是我耸人听闻,绝不是我耸人听闻。因为一个人人都手无缚鸡之力的民族,她怎么能有生命力呢?它没有生命力。我们看一看,那些我们所尊重的所谓强盛的民族,小孩子从小是随便打架的。但是不要打坏了,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来打架。至于说,看武侠小说会不会影响学习?这个没有经过统计。我们经过考察的是,许许多多的大人物,著名的人物——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文艺人才,小的时候都读过武侠小说。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孔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