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是我们人大代表跟检察院座谈。大家表扬了起诉人充分的准备、人道的态度、清楚的表达等。因为小马当庭有所翻供,并说了一句“预审时他们又打又问的,我就那么说了”,大家便质疑刑讯逼供的问题,要求查清。有的质问为什么羁押了一年多才开庭,赵老师直接质问了检察院退休人员的腐败问题。有的代表还谈了加强计算机管理、领导负责制等。
我最后发言时,对庭审程序表示肯定,但指出法官、公诉人、辩护律师以及被告几方使用的是不同的话语,大家沟通上不够顺畅。比如法官是南方人,听不大懂平谷土话。什么是“盗窃”、什么是“占有”,都存在语言上的缝隙。双方事先的准备都很好,但一旦现场交锋,语言就罗嗦模糊。最后的判决结果很可能取决于“语文”问题。我建议司法人员要提高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熟悉各界群众的常用语言,增加社会阅历。要把被告的土话准确转化为法律术语。另外,今天被告都不知道自己将会受到什么程度的惩罚,我们也不知道,那法律还有什么威慑力?莫非越普法我们就越不能知道自己的命运?还有,如果官司的结果主要依靠法庭辩论解决,虽然程序上正义了,但法律也就越来越远离民心了。庄子说:“辩者之徒,能服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被告如果觉得自己冤枉而又辩驳无力,那势必会对整个社会秩序产生强烈的怨恨。孙检察长等同意我的见解,我想还应该向其他法学家适当请教。法律问题、医学问题,都跟语言文学具有共通性,都是研究人,都是通过鉴别分析材料来判断归属和性质。大量的文学作品里都涉及法律问题,文学研究者应该学学法律。我刚讲的《阿Q正传》里,阿Q就吃了语文的亏,他说的“我要投……”是指投降革命党,而审讯的老头子以为是“投案自首”,所以就确信他是抢劫犯一伙,阿Q大哥就成了中华民国最早一批被枪决的先辈。
另外我还指出法警当庭打盹,有损法庭威仪。他们说可能是法警值夜班,白天太累了。我开玩笑说,应该学习封建时代,让法警高喊堂号“威——武——,威——武——”那就不会打盹了。
下午跟师弟聊天,感慨人生和教育等。晚上备了会课,然后为某坏人修改文章。我这人不知道记仇,明明经常被坏人欺负,但只要跟我说几句软话,就假装全世界人民的大哥似的,甘心情愿地当牛做马了。
其实今天心中还隐隐潜伏着另一个不平静的湖面。十七年前的今天,我几乎彻夜未眠,为了一份纯洁的理想,为了一声嘹亮的号令,为了一个甘愿祭出我全部青春的早晨……
最近被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栏目拉去,做了若干期节目,于是又得到了新一轮的表扬和批评。表扬我的多数是中老年同志,比如北大清华的老师同事,主要意思是表扬我借幽默的风格对某些社会现象进行了讽刺批判。批评我的是一些喜欢我的青年学生,例如哈尔滨的小吴和成都的德强,主要意思是担心我说话随便,陷入媚俗的行列。我感谢他们并自我思考了一番,这里稍微说说我为什么答应去那里锵锵。
对于电视台的邀请,我现在越来越倾向于谢绝,一是我的时间紧,无论怎么科学安排都不够用;二是大多数电视节目内容虚假无聊,欺骗
观众;三是节目形式专制,以嘉宾为道具,没有起码的言论自由。其实凤凰台也有许多毛病,但相对来说,“锵锵三人行”可以说是中国最真
实最自由的电视栏目了。21分钟的节目,基本现场就说21分钟,不删不改,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只要宪法允许的、对老幼病残孕无大妨害的,
都可以说。虽然窦文涛老师喜欢说点“黄口”,可能是因为生理发育比较晚,这么大个“熟男”了,还停留在口腔快感阶段,但是凤凰台和中
宣部的领导也没有收拾他,没有把他打成“反革命口淫犯”,这就叫“任人唯贤”。当年林彪手下有几员猛将,仗打得漂亮,可是生活上比较
花,好像是黄永胜、李作鹏等人吧,每每打了胜仗就去腐化几天。林彪治军极严,可还是下不去手,放了他们一马。窦文涛鬼点子很多,又非
常敬业,每天为了做节目而浏览大量资讯,甚至在飞机上盗窃公众报刊,遭到空姐耻笑。每次嘉宾一到,他就开始叨叨,特别是每当美女嘉宾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孔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