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博书院(67)

2025-10-10 评论

    正是在这样的学术环境污染中,丁启阵从容不迫地从杜甫研究开始,写了《悲怆唐音》,后来又写了《恍如昨日》,扎扎实实地与文学先贤们逐个对话。这种对话不是“鲁豫有约”式的“套词”,不是“焦点访谈”式的逼问,而是把满腹经纶沉在锅底,以文本细读反复滚涮,是和和气气的“欢然酌春酒”与“把酒话桑麻”,于是,那些大师圣贤们一个比一个鲜活地来到了我们的面前。作者把功夫下在了“疑义相与析”,读者则得到了“奇文共欣赏”。
    什么是真正的学问?真正的学问不是把鸡鸭鱼肉葱姜蒜连同菜刀炒勺都端到餐桌上向人显示自己多么渊博丰厚,那些应该在厨房里解决的工作不论多么辛苦都不必用500条注解的形式向读者倾诉。端到餐桌上来的,应该是充满诗意的佳肴美味,读者不必知道其刀工如何,原料如何,开卷皆有益,掩卷可深思。孔子说了一句“学而时习之”,用了什么理论?引了多少材料?好像没有,但是谁说真的没有?孔子之前的三千年文明史,都闪烁在这几个大字的每一个笔划中了。
    可惜,食客们享受了美味后,未必就知晓谁是真正的厨艺大师。恰如丁启阵所论:“历史有时候是真的不公平,宋人范仲淹说了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轻轻巧巧地获得了一片赞扬之声,而曹操艰险备尝,为统一国家做了那么多事情,写了那么多关心人民疾苦的诗歌,得到的却是万世骂名!”平心而论,做个范仲淹已经不容易了,而要做曹操,没有“虽万千人吾往矣”的气魄,是想都不敢想的。我不敢想,丁启阵也不敢想,所以我们只能品味点诗意,呼唤点诗情。而诗情画意在当今的中国是何其少啊,每年只见评选十大经济人物——往往转过年来其中就有个别老兄下了大狱——何曾见过评选十大诗意人物啊?幸好还有丁启阵这样的文学老饕,不断给我们偷运点美酒佳酿。这不,我刚读罢了他的《诗意人间》,就又收到了他的《北京东京随笔》。好啊,夜虽长,心欲醉,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诗意人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7月)

    2005年马上要鸡飞狗跳卷铺盖了,洒家依循惯例,学习鲁迅先生,总结一下今年的个人劣迹。
    开设通选课两门:老舍与现代中国文化,现代戏剧研究。效果很好,教学两利。应整理讲稿,今后提高。
    去年所开鲁迅课获得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名研究生毕业,分别到南方报业、人民日报、文化部工作。另有去年毕业的研究生一名调到某出版社工作。新招收研究生一名,很勤勉上进。目前所指导的三名研究生,本科皆非中文系毕业,须适当加强指导力度。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和学年论文若干篇,访问学者、进修教师若干名。因我要求较严、给分不太高,所以找我指导者不多。
    完成与范伯群、汤哲声合作的《现代通俗小说史》教材,我所撰写部分质量不够好,以后应予以修改。
    在《北京大学学报》、《汕头大学学报》、《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文坛》、《华文文学》等刊发表有关茅盾、老舍、北京文学、旧体诗、通俗小说等专业论文多篇。获奖一篇。实际水平一般。
    年初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金庸评传》,反响较好。
    41岁生日之前出版《四十不坏》,反响之好,略出意料。
    年末出版《匹马西风》,系《独立韩秋》之再版。原书不许再卖了,故改头换面,“前度刘郎今又来”。
    参与中央教科所项目信息化语文教材编写,此事意义很大。
    当代语文学会成立,任副理事长。
    参与多项涉及语文、教育、高考方面的工作。
    赴武汉、黄山、合肥、潜山、武当山、深圳、重庆、西宁、青海湖、黄河源、香港、澳门、香山、西安等地,或讲座或参加学术会议、电视节目、文化活动等。
    接受《北京青年报》、《围棋天地》、北大学生会、深圳《晶报》、《课堂内外》、《人民日报》等媒体采访。谢绝媒体采访百十次。
    参加海淀区人大代表会议及活动若干次,努力履行代表职责,既虚心学习,又直言批评,再献计献策。但比起一些老代表,做得还不够好,有时意见过于尖锐,于事无补。明年可以利用博客等方式征求群众意见。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孔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