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万岁(105)

2025-10-10 评论

    您读上几篇星新一的一分钟小说,就会发现,它简直是日本的《聊斋志异》。星新一的创作坚持一个“新”字。他广猎博取,学习了美国超短篇小说的许多技巧,继承了川端康成“掌篇小说”的传统,并吸取了蒲松龄《聊斋志异》以及莫泊桑、契诃夫、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等人的长处,把一分钟小说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星新一小说的题材往往是非现实性的,比如主人公奇遇天外来客或未来世界的人,主人公发明了一种奇妙无穷的机器或药物等等,但这既不是科幻、推理,也不是寓言、童话,而是为您打开一个奇特的观察口,把现实社会形形色色的内伤剖现在您的眼前。
    给您举个例吧。比如《不景气》,写一个S博士,发明了一种药水,能够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S博士于是发了财,与他心爱的姑娘相会了,可谁知木匠戴枷,自作自受——那个姑娘由于沾染了那种药水,觉得一个丈夫满足不了她的欲望……于是,小说令您想到的就不仅仅是S博士能否顺利结婚了。
    星新一的小说结构精妙,尤其是结尾,常常令人拍案叫绝。例如《自称便衣警察的人》,两个青年互相敲诈,弄不清到底谁是负有机密使命的警察。偷听的老板又出来敲诈二人,拉拢二人入伙,结果二人齐扑上去—原来他俩真的是便衣警察,设计抓住了要捉的主犯。还有《照料入微的生活》,描写2056年一个叫特尔的人的无比舒适的生活。从早上起,他的一切都由机器料理,机器手抱他起床沐浴、吃饭,送他上车。直到公司,同事才发现特尔由于心脏病发作,已经断气有10个钟头了。
    当代的一分钟小说,不仅需要结构、情节上的出神入化,在艺术手法上还注重字句的凝练、笔墨的诗意、幽默。星新一的作品在日本已被称为“小说中的俳句”。他的小说中,您见不到那种平铺直叙,步步为营的写法。时间、场所、人物,都尽可能地压缩、集中,像他自己所说:“我的作品中的主人公,性格都是些懒汉。大多是从敲门声开始,到室内谈话结束为止。登场人物的活动距离,很少超过几十米。”这样,就对作者艺术水平的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作品活似中国的单口相声,通篇蓄势,结尾一个响亮的包袱,不由人不暗竖拇指。
    星新一的作品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有三不写:一、不写风俗时事;二、不写色情;三、不用先锋派的手法。所以我们读着他的小说,如同滋润在“优美的雨露”中一般。所有的作品都显示出鲜明的倾向性,即对善良的人寄予满腔的同情,而对恶人则总是尽力嘲弄。这些小说几乎每一篇都能掀动读者感情的波澜,使您或解恨地笑,或同情地忧。从一滴水珠看到它所反映的大千世界。
    星新一的一分钟小说,在创作数量上是世界第一,已经突破1000大关。凭星新一的才华,若想赚取大量稿费,完全可把它们拉成普通的短篇或中篇,然而,他以一个真正文学家的严肃态度没有那样做,因为他不把一分钟小说看成文学园地里一株无名小草,而是当成一棵吊钟花那样精心培育着……
    (发表于《中华读书报》)

    我们肉眼所见的牛鬼,其实往往是戴着面具的菩萨。正像我们肉眼所见的菩萨,往往是戴着面具的牛鬼。不论做牛鬼还是装牛鬼,都需要舍弃我们的真身。

    这年头回忆牛棚的文章似乎很时髦。蹲过牛棚成了一种光荣经历,就像改革开放以前回忆自己帮老地主放过牛,给大掌柜织过布,被伪保长抓过丁一样。回忆的内容是痛苦,但回忆者的姿态是自豪。因了这自豪,他便有了论断历史的资格。他们常常说:“你没有蹲过牛棚,你懂什么是“文革”?你那时还是小孩子,我才是真正经历过“文革”的。”于是从回忆牛棚的文章里我们明白了,蹲过牛棚者都是好人。蹲牛棚第一等于有学问、有文化、有功劳、有贡献,是那时的“四有新人”,第二等于有道德、有勇气、有人品,不然为什么受到如此残酷的迫害呢?逻辑是很清楚的,坏人说我是坏人嘛,那么我就一定是大好人。这一点似乎比“文革”时进步了,因为“文革”时认为,你虽然蹲过日本鬼子国民党的监狱,但不等于就是共产党,你也可能是因为偷鸡摸狗诱奸少女之类才蹲监狱的,甭企图鱼目混珠癞蛤蟆戴眼镜冒充大肚子老干部。况且就算你真的由于抗日爱国而蹲监狱,你也可能叛变投敌,反过来屠杀革命同志,比敌人还凶残十倍啊!凭什么蹲过几天监狱就向人民要求这索取那的,四万万人民受了那么多苦,他们向谁显摆、向谁索取去!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孔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