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万岁(48)

2025-10-10 评论

    武功是虚幻的,说来说去,现实生活中不会真的存在那样高超的武功,尽管金庸的武功描写已经很写实了,他尽量是合情合理,自成逻辑,合乎物理学的道理,合乎人们的想象。比如金庸说一个人掌力再强,也不可能打到三五丈之外,他不像其他武侠小说那样乱写。我读过许多武侠小说,那武功是可以随意写的,比如人一拳可以打出一团火球来。金庸小说里没有这种描写,金庸强调,少林七十二绝技从来没有一个人可以全部学会。他是尽量写实的,但即使这样,武功也和现实生活中的武术是不一样的,关键是写的武功是一种象征,不是让你专学武术的,而是你看了这武功的描写之后,它和我们人生其他方面是相通的,他和你学习文化知识、学习专业技能道理是一样的:比如金庸讲一个人怎样成为武功高手,实际上是启发我们怎样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成为一个专家,成为一个大师,成为一个能人。金庸强调两个:一个是刻苦学习,金庸的大侠都要有一个苦难磨炼的过程;另外一个是外在的机遇。任何事情都是这两个条件,一个是你要刻苦,你不刻苦,那机遇不是给你留着的,机遇就被别人抢走了。你看杨过的学武过程,郭靖的学武过程,多么艰辛,光靠刻苦还不行,光刻苦也就是成为不错的人,但不能达到最高境界,最高境界需要把握住机会、把握住机遇。算命的讲,遇到高人,遇到贵人指点,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是成功的要素,这就是练武功给我们的启发。还有练武功,练到最高境界,是什么在较量,是武德在较量。你发现任何工作做到一定程度,技术都学会了,大家都差不多,最后比的是什么,比的是人格的力量,比的是做人。很多人不容易理解,那是因为你的技术还没有到一定的程度,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你就会发现,技术已经不是很重要了,最后就是比生命力,当然这个问题上古龙讲得是最鲜明不过了。古龙的很多小说,比如《多情剑客无情剑》,不一定武功高的就能够战胜武功不高的,李寻欢未必是武功最高,但他是靠一种人格魅力胜利。那么在我们日常普通工作中,道理也是一样的。
    金庸写武侠人物,他的人物虽然都还是侠,但这个侠是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有一些不同的境界。在金庸的早期作品中,他的侠的身上更多承载的是儒家的精神,就是刚才我所讲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就是孔子所说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就是孔子这种悲剧精神,像陈家洛、郭靖,像袁承志,他们都有救国救民的大侠精神,当然他们自身也有缺点,但他们愿意为了民族利益,牺牲自己,这是他早期作品具有儒家境界。当然早期是20世纪50年代了,50年代时金庸还是青年人,满腔热情的,他也是受“五四”式教育成长起来的,50年代时,新中国成立,他还愿意回来为新中国效力。后来在中期写的作品,他的人物身上就体现一种道家精神,在杨过身上,在令狐冲身上,在张无忌身上,我们就更多看到一个人对自由的追求,对个性自由的追求,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在他生活中占据第一位的是个人灵魂的自由。比如说杨过,他也帮助郭靖驻守襄阳,他为什么驻守襄阳?是因为郭靖是他的好伯伯,是好人,他愿意帮助郭靖来守,但是他最后不肯和郭靖一块儿死,他在襄阳城外立了很多功,为什么?他是为了送给郭襄几件生日礼物,是为情而做的,最后他和小龙女潇洒而去。令狐冲也是这样,他是非常尊重师父,愿意守一些规矩,但他的本性是不守规矩的一个人,他愿意退出江湖,退出政治格局。最后任我行让他加盟时,对他来说,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他将来肯定是接班人、继承人,但他不愿意,他宁肯得罪岳父,冒着生命危险拒绝了,也愿意保留自己身份的自由。张无忌也是这样,张无忌要是稍微有野心,或者不是有野心,而是对天下有很大的责任感,他不会让朱元璋得逞的,在他看来,个人的自由高于一切,这些都没意思,没劲,所以张无忌才心灰意懒。而朱元璋也看出了他这种道家的特点就利用了这一点,所以人是各得其所。对个人来讲是没什么遗憾的,最后愿意在闺房画眉嘛!再到后来,金庸的作品进入一种佛家的境界,就是在他的后期作品中,比如在石破天的身上,在《天龙八部》这个作品里,在《侠客行》里,在《连城诀》里都表现出佛家思想的影响,比如《连城诀》里空心菜这个名字很值得注意。空心菜没有心,在《侠客行》里也强调“无”这个境界,“无名、无求、无相”,狗杂种这个人对于外人没有任何要求,这一点使谢烟客非常恼火,谢烟客为了完成自己的诺言,就说:“你有什么事,应该求我一下吧?”偏偏这个小孩什么也不求人,反而要帮助别人,他具有一颗天然的菩萨之心,他只帮助别人,他从来不要求别人什么。最后“无”是最高境界,我们知道在《天龙八部》里不论慕容复也好,段誉、萧峰、虚竹也好,他们都不是武功最高的人,武功最高的人是谁?是少林寺里无名的扫地和尚,无名无相,人都没有注意他,人到了那个境界才是最高境界,那个老和尚,讲的那句话非常有道理,说练武功本来是为了最好的修佛法,但是当你佛法练到很高的程度时,又不屑于练武功了,充满了辩证法。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孔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