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家在县委后面。出小院,进大院,便到了县委机关。康乐和县委图书资料室的干事李小芹各在胸前抱着一大堆书刊过来。
“顾书记。”康乐站住打了个招呼。
顾荣含笑点点头。除了对自己的亲信,他对其他人向来是和蔼的。
“这是向南贴的?”顾荣一抬头,看见县委书记办公室门上的对联,脸色有些难看。特别是第一副对联,白纸黑字,刺得他有些悻恼。
“是。”康乐答道,他观察着顾荣脸色陡然变阴,觉得很有意思。
顾荣鼻孔里无声地哼了一下,转身要走。
“这一条,得道多助,是小胡一早情绪老大送来的。”康乐这才来得及把话又补充上。
顾荣站住,立刻反应过来,想见到这里的一切,脸色又变了过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看你清醒不清醒?他重新抬头端详这副对联,眼前浮现出小胡那针对李向南的充满敌意的目光。
“这像什么样子?”他皱着眉头说,“一个干部,跑到县委书记门口来贴这样的白对子,简直不成体统。”
“向南让贴的。”
“谁让贴也不行,对领导有意见可以提,搞这些名堂干什么?你通知胡小光,自己贴的自己来撕了。撕完了,准备做检查……岂有此理。”顾荣一瞬间感到这件事是个可以大做一下文章的政治题目。借此,可以大大激化胡小光及一批干部对李向南的敌对情绪。许多重要的时机都是这样凭经验在瞬间抓住的。抓住一个具体时机,胜过几大篇苦思冥想。
“这是向南自己亲手贴上的。”康乐却又添上一句。
“向南自己贴的?”
“是,”康乐看着顾荣的表情说明道,“向南说他很喜欢这副对子,自己把它贴上了。他还嫌不够,又添了这一副。”
顾荣不自然地点点头。闹了半天,是这么回事。他又瞥了一下那副对联:求通民情,愿闻己过,看你开明不开明?这又像是针对他一样刺眼了。
“顾书记,你早晨也转转?”康乐换了话题。
什么叫早晨“也”转转?他顾荣还要跟着李向南学吗?但是,顾荣并没有流露什么。他沉稳地点点头:“我这是多年老习惯啰,古陵的县委书记来了去,去了来,换了多少任,我这副书记就多少年还在古陵街上转。”他说着略挺起肚子风趣地笑了。对这个李向南亲手提拔的年轻人,他也要尽量笼络。从对方营垒中挖出一个胜过己方十个。再说,康乐和李向南又能有多深关系?年轻人和年轻人其实常常是最难处的,这是自己有过的经验。
“您是老古陵了。”康乐也笑道。
“是啊。”顾荣随手翻了翻康乐双手抱的书刊,“……《经济战略学》,《中国经济问题研究》。这是杂志,《经济动态》,《中国社会科学》……你这是闹什么呢?”他关心地问。
“这些书是向南让我帮他找来看的。”
“大知识分子啊。”顾荣淡淡地叹道,然后和善地摆摆手,转身走了。他见不得李向南这一套。来古陵没两天,要这书,要那报,没有就让订,到地区到大学去找。就是当省委书记吧,也不一定要摆这个谱。
他出了县委的青砖围墙大院,到了街上。快七点了,商店饭馆都在纷纷准备开门。清真小吃店里的豆腐脑、油炸糕满街飘香,隔着窗户,可以看见穿着白褂子的厨师在晃来晃去地忙碌。一条黑狗响着脖铃,摇着带白尖的尾巴从街上跑过。人们照例和他尊敬地打招呼。“顾书记。”“顾县长。”他也含笑点点头,摆摆手。精神操开始了,他稍稍变得愉快温和。但是,他头脑中还萦绕着古陵县的政治局势。在今天的提意见大会上,李向南会怎么样呢?
“顾县长,您也转啊?”迎面打招呼的是中学校的一个数学老师,“李书记刚转过去,您又转过来。你们当领导的都愿意早晨转转,体察民情吧?”
顾荣点点头,擦肩过去了。原来,这位老师的“你也转转”,也是指他在李向南之后。难道不是他在古陵每天早晨转了多少年吗?怎么现在倒成了“也”转转啦?看来今天又要和李向南碰上。不碰上是不可能的。一个古陵县城太小了,容不下他们两个人。他不愿意和李向南相碰。难道自己憷他吗?不,他不会这样承认。他不憷任何人。他什么都经过,什么都能应付。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柯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