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36)

2025-10-10 评论

    第二天常委会上,李向南把召开“提意见、提建议大会”的建议提了出来,而且,完全出乎顾荣预料的,这个建议被通过了。李向南在会上摆出充分理由;并且,正像他在会上说的,昨天晚上就和多数常委商量了。这种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的做法,是顾荣所不习惯的。实际上,他差不多已经把昨天李向南的建议忘到脑后了。他脸色很不好看。他的经验多少能使他预感到这个会将带来什么结果。他沉着脸,两手捂着茶杯一言不发。
    紧接着,会下,李向南委婉地向他讲到群众对顾小荣走私一事的反映时,他的不快再也克制不住了。“司法独立,依法办案。作为家长,我对涉及这件事的任何情况尤其不发表意见。”他冷冷地说。
    李向南难堪地沉默了一下,恳切地说:“可是,我们县委如果在这件事上能有个正确公开的态度,就像你刚才说的那样,强调司法独立,支持依法办案,不是更好吗?”
    “我去对法院指手划脚说,把小荣抓起来,这就符合原则吗?”顾荣愠怒地丢了一句,摁灭烟头站起来走了。
    这几天的大会则把矛盾更进一步激化了。与会代表的许多意见都是直接针对顾荣的。这么多年来,顾荣的房间第一次通宵亮着灯。
    他在屋里来回踱着。偶尔在窗前站住,看着窗外的星空沉思一下。多年的政治生活使他有一条重要的经验:感化,不起多大作用;说服,更是不解决根本问题。事关利害,只有靠斗争,只有靠手段。这一次,自己把这条经验又忘了。几十年的经验是不该忘的。想到那天和李向南一起吃饭时自己的善良心理,他就止不住皱紧眉微微摇头:年轻时感情用事,现在还感情用事。一辈子吃亏。丧失政治头脑啊。教训,今后又多了一条教训:对年轻人不可估计不足,不可轻视。
    他知道现在应该如何认真对付。

    顾荣让一批又一批人举起手时,李向南已经来到了主席台上。
    只有个别坐在前排的人注意到了他。森林般的手臂在会场举着,黑压压地似乎占满了整个礼堂的空间,连斜射过来的阳光都透不过了。礼堂里的人显得多了几倍,颇为壮观。李向南心中不由得想:顾荣靠什么力量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这样服从地齐刷刷举起手呢?靠什么力量能这样训导群众和威镇场面呢?当然靠的是几十年来铸造成的传统,靠的是“名正而言顺”。如果让人们表示对他个人的无条件服从和支持,就很难有多少人举手了。
    他不能不承认顾荣是个值得研究的人物。
    但是李向南顾不上思索了。礼堂中轰响着的顾荣的讲话把他拉到现实中。“……靠主观热情,血气方刚,靠个人英雄主义,靠花花哨哨的小聪明,一点两点书本知识,纸上谈兵,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要栽大跟头的。……”这话的针对性还不明白吗?他扫视着烟气弥漫的会场。礼堂密匝匝坐满了人。不管他们现在是什么表情,但脸上都透露着某种关注。他们都关心自己的命运。这就是希望。
    他看了看主席台上的县委领导们,大都在没有表情地听着顾荣讲话。他们面前毫无例外地摆着白瓷茶杯,如果那是思想的镜子,那么,现在一定可以看出,他们表面的沉静下掩盖着何等不同的、剧烈活动着的思想。矛盾斗争是尖锐的,谁也不能回避。就像他和顾荣之间的关系一样,虽然他俩似乎都想避免冲突,但是,一切都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此刻,他听着顾荣洪亮的讲话声,心里却轻松地笑了一下。主流派之所以能成为主流,恰恰在于它能团结多数力量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而它越取得胜利,就越有力量团结多种势力,包括自己的反对派。
    会场响起了掌声,而且越来越热烈。顾荣讲完了,离开麦克风。
    刚刚发现李向南已坐在主席台上的全场群众一排一排探起身子,用掌声欢迎他。他朝台上的常委们笑笑,来到长桌中间的麦克风前。
    掌声潮水般退下去,会场安静下来。
    他沉静地把一个小笔记本在讲台上摊开摆好,压上钢笔,然后面向会场,露出了一丝亲切的微笑。那是对自己将征服听众非常有信心的微笑。他对“提意见、提建议大会”是深思熟虑过的。这是他上任以来的第一个大行动,在几天时间内,对全县的情况、存在的矛盾,进行一次高效率的调查研究,应该是非常划算的。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他就是要用来自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造成一种要求改变现状的强大压力,用舆论的优势压迫保守势力,从而在一个很宽的战线上取得进展。第三层意思,他决定进行一次思想理论上的大发动,把改变现状的蓝图交给全体古陵百姓。没有思想理论的部署,任何一种战略都有可能陷于小打小闹,缺乏整体推动力。剧本不应该仅仅导演知道,剧本应该向全体演员公布。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柯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