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打听过?”
“不,我这是算出来的。”
“怎么算?”
“这个算法稍有些复杂,有时间我给你细讲。”
“那我去集市上核对一下。”
“不用,你问问这卖豆腐老头,他肯定知道。”
小莉走到卖豆腐的老汉面前,问道:“大爷,您是哪个村的?”
“我宋庄的。”
“大爷,这会儿去集上称点麦子、小米、玉米,您知道价吗?”
“麦子,三毛八,好点的三毛九,差点的三毛六七。玉米一毛四,小米是三毛。你们这是打外地刚来的?”
“是。”李向南也走上来,他掏出烟递给老汉一支,老汉慌不迭地推让着,连连谢着接过来,李向南给他点着了火。
“大爷,您家几口人啊?”李向南和气地问。
“我是一个人吃了全家饱,光棍一人。”老汉喷出烟来笑呵呵说道。
李向南和小莉含笑对视了一下,都为对方的判断惊叹着。
“你们宋庄学校前面那段拐弯坡路修好了吗?”李向南又问。
“修好了,修好了。”老汉连连点着头说道,“坏了两年也没人修,一下雨就翻大车。前两天县里来的李书记下了指示,不修好,就把公社大队干部都抹了,这不是都怕掉乌纱帽,才三天就修好了。昨儿早晨都走大车了。”
“咱们县新调来县委书记了?”小莉看着李向南惊异地问。
“……好像是。”李向南一笑。
“你还不知道?”卖豆腐老汉说道开了,“这可算个青天大人。”
“青天?这么叫可不好,把他要叫垮了。”李向南说道。
“大伙儿现在都叫他李青天——连山上村子都这么叫。我们村的海狗,老婆被公社干部糟蹋上吊了,自个儿还被戴上坏分子帽子,冤了十几年,告天告地告不准,这不是李书记刚来,就给他申了冤。”
买豆腐的大嫂拿着碗从院门走出来。李向南打量了她一下,冲老汉道了再见,提起旅行袋和小莉一起又往前走了。
“你怎么不打问打问那个大嫂家的情况了?”小莉问。
“你的艺术直感我完全信得过,免验了。”李向南风趣地答道。
“嗬,工业术语也上来了。”小莉说,“你是理智思维型的大脑。”
“咱们这不成了互相吹捧了?”李向南哈哈大笑。
小莉也被他的笑声感染了,快活地笑起来。“哎,新调来的县委书记啥样?”
“平常样吧。”李向南含着一丝幽默说道。
“是老的还是年轻的?”
“还算年轻的吧。三十一二岁。”
“结婚没有?”
“结没结婚有什么关系?”
“这一点对判断他很重要。”
“听说他没结婚。”
“三十岁了还没结婚?那不是性格孤僻,就是事业家,要不就是野心家。”
“这么绝对?”
“他能力强吗?”
“别人说他可能有点吧。”
“那古陵就有麻烦了。”小莉自言自语道。
“怎么有能力倒麻烦了?”李向南问。
“你不了解情况,别问了。”
李向南又打量了小莉一眼。这位省委书记的女儿很有意思,她对顾荣的态度也颇耐人寻味。
“小莉。”随着一声叫,一辆自行车在他们面前停住。
两个人一抬头,正是顾荣。
“叔叔,我可在站台等你了。怎么也不见你来,东西又多,我又拿不了。”
“怪我,吉普车临时出故障了,只好找个自行车。”顾荣那张刻满有力皱纹的、有点虎相威严的大脸盘上堆满了长辈的歉意。看见旁边提着旅行袋的李向南,他怔了一下,有些不自然地笑笑:“向南,怎么叫你碰上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柯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