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钓鱼岛归属铁证——《浮生六记》、《使琉球杂录》
现存关于琉球最早的报告撰写于明嘉靖十三年,也就是1534年。当时,有个叫陈侃的册封使回国后写了第一部《使琉球录》,也多亏了他写的这个报告,否则我们现在也不会有这么多的资料。汪楫回国后也写了一本叫做《使琉球杂录》,把自己在琉球的所见所闻都记了下来。这本书有五个部分,“使事”“疆域”“俗尚”“物产”“神异”。卷一“使事”主要记载了琉球国讣告请封、膺选使职、准备封舟、谕祭仪注、册封仪注等,就是他去琉球之前的一些准备工作,比如说我是怎么被选上的、皇帝是怎么交代的、该行使怎样的礼仪等等;卷二“疆域”就涉及了琉球的山川、地理等等,还记载了去琉球的详细路线,这个下面还有个故事我们会详细地介绍到;“俗尚”记录了琉球的服饰风俗、文化和艺术等等;“物产”记载了琉球的物产情况;“神异”记载了在海上祭神的一些情况。其中有一段就记载了这个祭祀仪式:
二十五日,见山,应先黄尾后赤屿,无何,遂至赤屿,未见黄尾屿也。薄暮,过郊,或作沟,风涛大作。投生猪羊各一,泼五斗米粥,焚纸船,鸣钲击鼓,诸军皆甲露刃,俯舷作御敌状,久之始息。问:“郊之义何取?”曰:“中外之界也。”“界于何辨?”曰:“悬揣耳。”然顷者恰当其处,非臆度也。
什么意思呢?就是当汪楫的册封船队过了“郊”,或者叫做“沟”之后,这时风浪大作,船队就向海里投下活猪、活羊各一头,再泼下五斗的米粥,并焚烧做好的纸船,敲锣打鼓,全体人员都拿出兵器,如临大敌一般做好战斗准备,这样过上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停止。里面的这个“郊”或者“沟”,也称为“黑沟”、“黑水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琉球海沟,汪楫记述的祭祀仪式就是在琉球海沟这里举行的,从地理上来讲,琉球海沟将琉球群岛与中国大陆架截然分开,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以及台湾岛坐落在水深不足200米的中国大陆架上。琉球海沟这里是海难的多发处,也是“中外之界”,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至少在清初,中国已将琉球海沟作为中国和外国(琉球)的分界线了,汪楫的记载是钓鱼岛属于我国领土的有力证据之一。
另外,最近我们还发现一本书,更加有力地证明钓鱼岛自古就属于中国。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块著名的美玉叫做和氏璧,它被奉为价值连城的“天下所共传之宝”,两千多年来,有关它的传说不断被历代文人墨客诗文吟咏。今天,却出现了一件被称为“当代和氏璧”的物品,而且它与中琉关系和钓鱼岛的历史关系十分密切,那它究竟是什么?它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如果没听说过,我得推荐推荐,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说:“《浮生六记》是《红楼梦》之后的又一伟大作品……”正如我国台湾学者俞国基先生所说:“纯就我个人读书的感受,认为中国传统文学中以爱情为主调的作品,只有两部书够资格称之为文学巨著,其一为曹雪芹的《红楼梦》;另一部便是沈三白的《浮生六记》了。”沈三白是谁?竟可与曹雪芹平起平坐?!
沈三白就是沈复,三白是他的字,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他是《浮生六记》小说的作者,也是小说的主人公。《浮生六记》是他的自传散文体小说,正如《红楼梦》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浮生六记》也记载了沈复同妻子陈芸的伉俪情深。令无数人心驰神往,连林语堂老先生都这样感叹:“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同《红楼梦》中宝黛一样,沈复夫妇也是不容于家族,历经坎坷,最终阴阳两隔。历史还有更惊人的相似,《红楼梦》后四十回文稿丢失,《浮生六记》也是六卷仅存四卷,真是令人扼腕痛惜。但天无绝人之路,就在2005年,一个重大的发现震惊了海内外,山西收藏家彭令宣称:他在清代书法家钱泳的手稿《记事珠》中发现了《浮生六记》第五卷初稿《海国记》的部分佚文!并于2008年6月在香港《文汇报》发表了《沈复〈浮生六记〉卷五佚文的发现及初步研究》。2010年4月22日,国家版权局认定彭令提交的文字作品名副其实,对该作品的著作权予以登记。2010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增补本《浮生六记》,就收录了这一研究成果。2010年10月25日,《光明日报》刊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傅璇宗教授的文章称,《浮生六记》卷五《海国记》的发现,是文学史、史料学上的重大成果,类似我们的敦煌学,更进一步称为当代和氏璧,亦应该不为过。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纪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