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与荣(261)

2025-10-10 评论

    他们却在阳台上呆住了。那只小麻雀被细绳头朝下地吊在案板下,身体僵僵的,死了。那绳太长了,使麻雀能飞出案板的范围;那绳又太短了,使麻雀没有飞一圈再转回来的余地。它肯定是扑腾腾飞出去,被绳子的拉力拉了回来,跌了下去,它一次又一次飞窜着,挣扎着,一次又一次头朝下跌下去,终于精疲力尽了,只能扑腾一两下翅膀了,最后头耷拉了,死了,僵硬了。
    他把麻雀从绳上解下来。
    爸爸,给我吧,放在我抽屉里。
    把它扔在小树林里吧。
    在他比儿子还小的时候。一天,一只麻雀飞到家里来,爸爸领着全家人关上窗捕捉它。麻雀在屋里扑腾腾飞来飞去,全家人举着衣服帽子乱成一片,最后捉住了。用细绳系住脚,捆在一个纸篓上养着它玩,他非常喜欢这只小鸟。
    第二天,发生了一个奇异的现象:房前的电线杆上停了许多麻雀,有一百多只吧,它们冲着他家的窗户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把它们赶走了,一会儿又飞来了,仍排成一排不停地叫着。妈妈说:它们是叫它们的伙伴来了,是求我们把它放出去。
    麻雀们叫了一整天,第二天又在电线上排队叫开了。
    麻雀心很齐,咱们放了它吧。妈妈说。
    窗户打开了,他们把麻雀脚上的绳解开,两天来麻雀已习惯了绳子的羁绊,不知道可以飞走。他用手轻轻托了托它,它才反应过来,扑楞楞飞出窗外与麻雀群汇合。
    麻雀们叫得更厉害了,叽叽喳喳响成一片,是欢呼伙伴的归队,也是表示对人的感谢吧?全家人都站在窗前看着它们,早已分不清哪是那只麻雀了。
    它们很快都飞走了,再也不到窗前叫了。一群鸟叫了两天之后,现在一只鸟也没有,院里静得出奇……
    下午人生咨询所停诊,内部开会,气氛有些压抑。最近情况不佳:《人生咨询报》至今未办成;在青年报上开的“咨询信箱”专栏也因故被停了;有些堂堂皇皇的部门在告人生咨询所的状。
    “先不管这些,咱们总结一下自己的工作。”陈晓时微笑着说,他要保持大家乐观的情绪。
    “咱们工作也开展得不太理想。”白露扶了一下眼镜,白净丰腴的脸上一副煞有介事的神情,她念了一份“人生咨询追踪调查”,然后说道:“那个叫谭秀妮的决心要和在劳改队的丈夫离婚,又不知受了什么影响,撤回了离婚起诉。还有环球出版社的编辑羊士奇,不是你(她看着陈晓时)给他咨询的吗,你不是给他制定了一整套行动计划,要像做手术一样,用一系列动作来解体他的死亡婚姻吗?但他什么进展也没实现,已经焦头烂额被撵回了工厂,老婆在告他虐待罪,很可能要让他去坐牢。”
    方一泓永远像个医院的护士长,她认真地说:“我看羊士奇的老婆——她叫于粉莲吧——可能有点神经症。”
    蒋家轩总是蹙着眉心带着深思的神情,这时讽刺地说道:“哪种类型的精神神经症?焦虑型?分离型?恐怖型?强迫型?抑郁型?性格型?疲劳型?疑病型?转换型?九种类型,她算哪种,原因是什么,归结于她丈夫性功能低下?我认为,于粉莲的表演更主要的应该从社会性原因寻找,是一定的社会条件纵容她、鼓励她、支持她这样。她即使有精神神经症,也是因为她那样做有好处,许多精神异常都是这样。我可以下个定论:社会环境造成精神神经症。”
    “不能这样绝对。”方一泓说。
    “这怎么叫绝对?你让于粉莲来,如果她只是精神神经症,我可以用精神动力学治疗好她。她再健康,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在这样的文化观念影响下,她还是要用她那病态的方法来控制丈夫,实现她的安全感,满足她的虚荣,这是没办法治好的。”蒋家轩永远像在辩论,神情凛然。
    “好了,还是讨论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办吧。”陈晓时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这样涣散地东一个题西一个题地争论,看似热烈,其实反映着对现实处境的一点茫然。
    “我认为羊士奇的案例该重点讨论一下。”蒋家轩绷着嘴说道。
    “羊士奇、于粉莲的情况,我们还有时间专门讨论。”陈晓时说,“你们刚才的看法综合起来,已接近真理。方一泓说的有道理,于粉莲不能不说有点精神神经症,这种神经症甚至就可能和他们夫妻性生活的不协调有关。但另一方面,从主要方面来讲,我同意蒋家轩的意见,于粉莲对丈夫那种近乎疯狂的控制欲、歇斯底里的不安全感,是由社会原因或者说整个文化观念造成的。她即使没有神经症,也难以改变,她的思想观念就是那样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柯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