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有话说(62)

2025-10-10 评论

  台湾有一个有名的小人物,叫做柯妈妈,她名字叫做柯蔡玉琼。儿子被大卡车撞死了,她就要求通过一个受难者的救援协会。大家不理她,她就抬着棺材到立法院去抗议。然后呢,又绝食抗议,闹得大家鸡犬不宁。立法委员被他烦死了,立法院也被他烦死了,烦了多久?前后闹了八年。好了,为她通过一个法律,她才赢了。她只是小学毕业,为她死去的儿子争取这个公道,为其他的也被这些大卡车撞死的这些人争取公道。一个小人物闹了八年,最后成功了,你不能不说她伟大。
  我们现在看到这种成功例子,我们再看最近这就是五月十二号,这个王次妞不满法院判决,年年告御状,变成了河南疑难案件的第一名。为什么?她的儿子被人家打死了,被这些恶霸打死了,她就告告告告,把她儿子的头割下来,带着人头到北京去告。这样闹,结果怎么样?恶霸被关起来了,被判无期徒刑,证明这个政治黑暗并不是说国家领导人要这个黑暗,你真的争取到这个,国家领导人或者法律都会保护你。可是这个过程里面要你努力,你不能说等着自由掉下来,等着公道掉到头上来,不可能的,自由是要争取的,公道是要争取的。法律不会讲话,法律是在那里的,可是你要使法律讲话,需要加把劲。加把劲你可能闹八年,可能闹一辈子你死掉了,你可能像我女儿这样子,家里都不得安宁,邻居扔石头把你玻璃都砸碎,都是这样子。可是,如果你的目的锁定,就是你所要闹的或者要争取的这个项目,它很狭小,很单一,很单纯,你可以躲过这种政治上的解释,说你不爱国,破坏团结,破坏治安——不行,我的儿子被人杀掉了,我到处争取公道。争取不到?你看这个王次妞,她把儿子的头切下来(尸体没法带),包好,带到北京去,去告。
  所以我认为,赴京申冤十三年——你看,农妇割儿头颅赴京申冤十三年,你看到没有?最后一段,就那以后,王次妞就成为专业的上访户,去年就去了北京六次,今年又去了三次,被列为河南省高等法院疑难案件的第一名。看到没有?她是一个乡村的老婆婆,为了死去的儿子,她要争这个公道,要争这口气,十三年不肯放弃。所以,我们有头有脸的有知识的人,或者层面比较高的人,我们真的要努力,尽一起努力来使法律能够说话,使正义能够伸展,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在以前集的节目里面,我跟大家谈过人最好的死法,对我们男人来说就是马上风。如果马上风这种死法,当场死在你的情人身上,这对情人是不公道的。所以呢,最好两个人一起殉情,一起死,也是个好的方法。为什么你李敖常常谈到这些事情?我跟大家说,我把生死看成是一个很有趣的哲学上的问题,所以哲学家讲,学哲学的目的,就是如何了解死。
  大家看过一个小说没有,就是美国文学家海明威写的《战地钟声》。《战地钟声》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西班牙内战的时候,一对男女恋人,最后呢,男的被打死了。“战地钟声”这个题目,是从一句英文诗来的,这个英文诗是英国教会的一个重要人物约翰·敦(JohnDonne)写的。我把它翻成中文,非常难翻的一首诗,被我翻出来了。
  没有人能自全,
  自己完全做不到,
  没有人是孤岛,
  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
  要为本土应卯。
  那便是一块土地,
  那便是一方海角,
  那便是一座庄园,
  不论是你的,还是朋友的,
  一旦海水冲走,
  欧洲就要变小。
  任何人的死亡,
  都是我的减少,
  做为人类的一员,
  我与生灵共老。
  丧钟在为谁敲,
  我本茫然不晓,
  不为幽明永隔,
  它正为你哀悼。
  这个诗整个的结构就是人,不是个岛,人是大陆的一小块。换句话说,别人死了,你以为死的不是你,不一定,它那个丧钟在敲的时候也在为你敲。
  大家看,英文最后一段话就是海明威的小说《战地钟声》的英文名字,看到没有,是不是?为谁在敲这个丧钟呢(forwhomthebelltolls)?它是在为你敲(Ittollsforthee)。这个意思,我觉得写得非常深沉。常常一个人的死亡故事,他好像跟我不相干,可是事实上呢,它是跟你相干。那个你,就是我们活的人。他虽然死了,可是他影响到我们活的人,好像我们一部分也跟着他死掉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