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手正传(32)

2025-10-10 评论

    大约每个骁勇善战、杀人不眨眼的,都是从"尿裤子"开始。起初敌人还没进入射程,就猛开枪。渐渐知道等敌人进入一定的距离,才好整以暇地瞄准。如果敌人近在眼前了,就上刺刀。似乎只要经过"刺刀战",不死的,在精神上就升了格,可以称得上"老鸟"了。
    "老鸟"要做到有吃就吃、有睡就睡、有女人就上、有仗就打、打输了就逃。
    老鸟是已经听到敌人的枪响,只要算计着一时还过不来,就照睡大头觉。谁知道下面有几天几夜不能睡?谁又知道是不是下次一睡就再也起不来。
    我的超级杀手已经是"老鸟"了。但她这个老鸟也是从"尿裤子"的阶段过来。
    记得她刚动完手术的时候,虽然搬新家、有了家具,又开了天窗,一副十分老大的样子。可还不济事,甭说大黑蜂了,连小小的蜜蜂都对付不了。
    有一阵子,我甚至怀疑她有高度近视,再不然就是眼睛太脏。特别用棉花棒蘸水,为她洗了个脸。只是洗干净,她还视而不见,有时候蜜蜂飞到她眼前,她只当没看见,故意把头转开,又有几回,蜜蜂直冲向她,她先作出攻击的姿势,却没出手。即使那偶尔见到的出手,也如我女儿说的,她好像不是要攻击,而是不小心碰到,要把对方推开。
    那动作我一辈子都不会忘,真是太丢人了。钳子伸出去,好像抓住,又没抓紧,匆匆忙忙一抖,把到手的蜜蜂放了。接着扭头就走,根本就是逃跑。
    问题是,她当初怎么长大的呢?全靠窝里反,吃兄弟姐妹,也不可能吃几个月、长这么大啊!
    为此,我特别去拜访了她的故乡,还进入了她的"故居"参观。她的故居已经残破不堪,牡丹的灰霉病,由叶子一路汜滥,侵入叶柄。没等我剪,叶子已经掉得差不多了。不过就在那"断垣残壁"间,我看到了"薪火"的痕迹。
    一个、一个小白点,聚在枝桠上。这种蚜虫是我经常面对的敌人,有一阵子夹竹桃上长满蚜虫,喷药都不管用。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用毛笔扫除蚜虫。
    蚜虫很脆弱,毛笔稍稍压一下,就破了,流出粉红色黏黏的水,粘在笔头上,久了,松松的笔毛居然凝固成硬硬的。
    想必派蒂小时候都吃蚜虫,蚜虫不太会动、又甜、又营养,简直像是"鸡蛋布丁",不费力,又随时有得吃。我甚至怀疑,许多螳螂,非但不能表现"螳臂当车"的本事,而且一辈子都靠吃蚜虫过日子。从人的角度想也知道,美食天天在嘴边,何必发许多气力出去工作呢?
    当然我相信,也会有些昆虫,倒媚倒到家了,亲自送上门给派蒂吃,这种倒媚的虫就是"蛾子"。
    我这么猜,是有道理的。因为我发现给派蒂什么"蜂",她都不感兴趣(也可以说没本事抓),唯独给她"蛾子",几乎能毫不考虑地出手,而且手到擒来,吃得一干二净。
    为什么她能抓到蛾子呢?我也做了细细的观察。发现蛾子跟螳螂有同样的习性,就是不爱站在叶子上面,而喜欢躲在下面。
    你看那蛾子飞,总是一落在叶子上,立刻快步走,走到树叶的边缘,再一翻身,转到背面。所谓"怜蛾不点灯",蛾子固然爱灯光,但是怕日光,也可以说它不喜欢强光。所以除了夜间,蛾子出现的时候,不是清早,就是傍晚。尽管如此,它们还是"韬光养晦",宁愿躲在暗处。
    偏偏螳螂也天生怕强光,特别爱"倒挂"在树叶下面,于是,蛾子才一转身,还没看清楚,就被螳螂抓个正着。
    此外,我想螳螂吃惯了蛾子,恐怕就不再对别的虫感兴趣。你想嘛!马蜂多硬,还有刺、会攻击,哪像蛾子,又肥、又胖、又没武力、又多汁。我相信,连蛾子的翅膀,都是相当可口的。如我女儿形容的,那是"洋芋片"。派蒂总是先把身子吃光,再一口、一口把翅膀吞下去。翅膀软,她不用伸"手"拿着,就好像人,把一棵青菜放在嘴里,只靠嘴唇的力量,就一口一口吃下去。
    还有一点,我相信螳螂的捕捉技巧,就像婴儿用手,也是要锻炼的。蛾子的翅膀宽、目标大、速度慢,当然比马蜂容易抓。于是由蛾子抓起,抓完蛾子抓蝴蝶;抓完蝴蝶抓苍蝇;抓完苍蝇抓蜂;抓完蜜蜂抓马蜂。每个抓马蜂如"探囊取物"的高手,必定都走这条路上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刘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