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电话,他仍在电话机旁坐了好大一会儿。夏志远的歧议……尚冰病况的恶化……更不要去说什么过问小冰的学习,抚平葛老师对自己的误解……根本没那个时间……这两天回到办公室,陪伴他的只有方便面。当然,各方的请帖依然多得像雪片一样。一天吃六顿、八顿、以至十二顿,他也招架不过来,何至于惨到和方便面打交道的地步!他不去吃,并不是装清廉,更不是怕人背后议论。到了市一级领导,吃几顿饭,已经没有人来计较了,他只是没有那个心情。他让小高把所有这些请帖都婉拒了,现在他两只眼睛里只有一个地方:万方。自从董秀娟、于也丰畏罪自杀以后,外界各新闻单位就没再从章台发出过什么稍稍能让人感到震惊的消息。黄江北需要它出成品车,章台市需要它出成品车,省里也都不耐烦了,方方面面都需要这一剂强心针。现在太需要锣鼓喧天,彩旗飞舞,马达轰鸣,套红的通栏标题占领主要版面……志远老兄,你怎么就依然那么书生气十足?你没有听到"枪炮声"么?已然是"大战"前夕,兵临城下,务求必胜。你以为这只是某一个人的得失问题么?你以为只是某一地的成败之举么?难道我们不是在替这个历史、替下一个世纪做着一番催生的努力?我们必须站住脚,不是为了我们自己。我绝不顾忌别人在背后怎么议论,也包括你……
到这天下班时分,夏志远却来找黄江北了。他先进了自己那个多日没进的市长助理办公室,办公桌上已薄薄地蒙上了一层灰了。他在办公室里呆坐了一会儿,不时看看黄江北的办公室。黄江北在办公室里也呆坐着,不时地看看夏志远的办公室。过了一会儿,夏志远似乎下定了决心,收拾了办公桌上的一些东西,拿起一封信,向黄江北办公室走去。黄江北在办公室里听到了夏志远向这边走来的脚步声,神情有些振奋。但脚步声接近办公室后,却突然又离去了。
夏志远就在临近黄江北办公室门口的那一刻,又改变了主意。他去把那封信交给了小高:"麻烦老弟把这封信交给黄市长。"小高希望他俩见见面,便说:"他不是在办公室里吗?"夏志远说:"对不起,麻烦了。"这是一封辞职信,已经连着递了五封了,这是第六封。
小高小心翼翼地将夏志远的信交给了黄江北,说:"您跟他谈谈吧……"
黄江北默然不语。
小高只得拿出刚从机械局资料室借来的一大包书:"这是您要的关于汽车制造方面的书,搁书架上了。"
黄江北依然低头不语。
小高犹豫了一下:"还有什么事吗?"
黄江北突然抬起头问:"小高,你说月底前,万方到底能不能生产出第一批车来?"
小高突然一笑。黄江北紧张了一下:"你笑什么?"
小高说:"我还从来没见过您这么不自信过。这句话您都问过我好几回了。"
黄江北反思:"我问过你好几回了?是这样的吗?"
七十七
公平地说,上帝一开始并没有跟黄江北作对。在他瘦去十多斤以后的第十六天的上午,万方总装车问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第一辆汽车将披红戴绿地驰出总装流水线,驰出万方大门。
那天的鞭炮声,锣鼓声,欢呼声,至今仍为全章台市乡亲津津乐道。那天梨树沟的部分山民们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敲着锣打着鼓,向县城进发。县城中央的大街上,那辆披红挂绿的汽车慢慢地行驶着。大街两旁,行人如潮,夹道观看,高升和二踢脚一个接一个地从北门那个古老的鼓楼城墙的箭垛里炸起,惊散了那一群群宁静而又祥和的鸽子。庆祝的人群跟在那辆车的后头,出了城门,越走越远。渐渐地,只剩下极少一部分中学生和他们的老师,还坚持在送着。最后,连这部分最为热情的人也坚持不了了,看着这辆车继续向远处烟霭朦胧的大山里开去,一个个都迷惑不解地站下了。人们不明白,这刚驰下总装流水线的新车,怎么径直开出城去了?
这时,万方公司总部大楼即将召开的记者招待会的会议厅里,灯火辉煌,记者们在门厅里签到后,领上一份丰厚的纪念品,谈笑风生,三五为伍地陆陆续续地进入大厅。田曼芳机敏而又极有风度地跟来自方方面面的贵宾(包括黄江北、林书记和市里其他一些领导)、记者周旋着应答着。但不一会儿,她却悄悄地从侧门里溜了出去。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陆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