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人格(37)

2025-10-10 评论

    也许《狮子王》的作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他想远远躲开俄狄普斯神话情节,以完全歌颂的方式来表现父与子的关系时,潜意识却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将隐藏在作者或者说整个现代人类社会中的俄狄普斯情结作了显露。父亲的死虽然由于儿子的年幼无知,然而,年幼无知的过失毕竟像一把利剑结束了父亲的生命。
    这样,从故事一开始我们就看到了俄狄普斯情结的表现。只要看透这一点,就能由此出发,看清楚《狮子王》的真正力量。我们就会看到辛巴这个小儿子的全部人生故事的动力,以及他牵动观众的力量来源。
    一,因为幼稚的过失,使父亲为自己牺牲了生命。
    这种无意识的弑父行为自然在辛巴内心造成了强烈的愧疚与罪过感,刀疤的指责更强化了他的罪过感。这种罪过感浓重地笼罩着辛巴的心灵,也会同样浓重地笼罩着观众的心灵。它与人们在儿童时期形成并潜伏下来的俄狄普斯情结相共鸣。
    这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它揪动的是人们深层潜意识的能量。
    当小辛巴看到父亲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时,当他逃离狮子王国远走他乡时,他那年幼无知而又无援无助的哀泣极大地感染了观众。他们也许不曾自觉这里的原因,然而,一定在情绪深处领会到一种巨大的歉疚与罪过感的冲击力。
    二,这种罪过感又有冤屈的性质。
    在故事中,父亲由于救护辛巴而受伤,受伤后又死于刀疤的迫害,是刀疤残忍地将木法沙推下了悬崖。正是这种安排,一方面使辛巴承担了父亲因他死去的巨大歉疚,另一方面又使辛巴蒙受了某种程度的冤屈。
    这样,对这种冤屈有朝一日得以洗刷的期待,成了故事具有巨大牵动力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辛巴的行动在观众心目中保持着一个悬念,他自始至终在默默而有力地喊着一句话:儿子没有罪。这样,洗刷自己的歉疚与洗刷冤屈结合在一起,辛巴的命运就更有了牵动人心的力量。
    无意中弑父娶母的俄狄普斯是令人同情的;而在无意中让父亲为自己牺牲,又在一定程度上蒙受不白之冤的辛巴是更加令人同情的。
    三,辛巴的不幸遭遇使人们期待着故事的发展,他应该洗刷自己的歉疚与罪过,他还应该洗刷自己蒙受的冤屈,而这两者又与为父亲报仇结合在了一起。
    在这个现代童话中,导致父亲死亡的最直接原因是刀疤的加害,这就为辛巴提供了讨回血债、为父报仇的条件。这样,就不只是弑父情结之后无以摆脱的愧疚与罪过感,而且有了洗去愧疚、赎下自己罪过的积极表现。
    这是一种升华。
    正是在《狮子王》中,我们发现了古往今来很多故事都隐藏的真理,那就是,杀父之仇常常是儿子心目中最大的仇恨,这显然不能用儿童的俄狄普斯情结做粗拙的解释,这里是人类社会文化的全部铸造。
    恋母憎父的俄狄普斯情结是幼稚年龄铸下的一个情结,它不仅在人类一系列文化的规范下逐步被抑制克服,而且会有各种堂皇圆融的转化。就像我们分析“孙悟空情结”中所揭示的那样,一个在幼年时恋母憎父的男孩,在其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动力就是要在父亲面前证明自己。这里不仅是对父亲的认同,也是对整个社会文化的认同。
    父亲是社会秩序的真正代表。
    更全面地说,还有很多方面的心理机制,使得儿子最终以取得父亲的肯定为首要追求。
    在《狮子王》中,我们则看到了为父亲报仇的巨大心理能量。我们也完全可以想像,倘若辛巴的母亲被害,也未必有如此大的心理能量。在这里,儿子对父亲特有的深刻愧疚心理,有了另一种形式的升华。
    因为对父亲愧疚,就要加倍报答父亲。因为对父亲愧疚,就更加激励为父报仇的决心。因为对父亲愧疚,就更加认定自己具有捍卫父亲的崇高职责。特别是父亲在人类文化的规范中表现出了对儿子的全部仁慈与爱护,那些在儿童时代怀有过憎父情结并对抗、伤害过父亲的儿子,会以捍卫父亲的全部忠诚补偿自己的一切心理歉疚。
    当辛巴走上为父报仇的道路时,他同时也是走上了洗刷自己全部歉疚与罪过的征程。辛巴的行动有了多种强烈的推动力量。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柯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