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马西风(4)》说的是孔侠在韩国梨花女子大学任教两年有余的生活。有日记,随笔,兼有杂文议论。无论是写风景,讲故事还是写日记,孔侠均率性挥笔,自然而成,随意之间,引人深思。
2005年是“韩流”颇猛的一年,《大长今》、裴永俊、张娜拉、东方神起……韩国的明星对外“出口”政策,搞得我们满眼都是韩国温情帅男和改进版美女,但真正的韩国是怎样的?一向注意女子言行举止的韩国真的现在满街都是野蛮女友么?拍了《大长今》的韩国怎么天天只是泡菜酱汤?那些满大街穿宽裤子、染黄头发的小孩们到了韩国真的能找到同类么?
好的作家应该是有责任感的,但这种责任感不应仅仅表现在口头的演讲或说教,比较喜欢孔侠的这种方式,客观具体地讲故事讲段子,根据自己亲历的一些小事情小见闻,而这些小事又不是琐碎无聊的,小事背后隐藏的是一种大的悲悯,一种对历史、民族、文化和个人德行的正视和反思。
比如他从与石佛李昌镐的对决,自嘲地表达了大家应有的心态。他通过对自己坐飞机来听课的女学生的描述,突出了中韩两国人对待知识的态度。通过自己在化妆室、餐桌上、大街上对别人的观察,悟出了世俗烟火背后的人情百态。这效果就像暗暗给了一飞镖,且正中要害,暗爽!而且,可贵的是他在快意它事的时候也不忘偶尔幽自己一默,这种谦虚自嘲的态度,恰恰是一个胸怀包容者的风范。
这本书是很时髦的,先迎着“韩流”而上不说,光是这种散文加日记的形式,就应了当下最流行的“博客”文体了。这种总是闪烁着幽默和智慧的零散篇章,进一步拉近了孔侠与读者的距离。不过最近获闻孔大侠日前也赶上了新潮流,在新浪博客上开了个“东博书院”,风趣幽默,点击率颇高。预祝孔大侠也能早日搞定博客这块江湖!
24.我住的国际馆旁边是女生宿舍,两座楼是相通的,实际是一座楼。国际馆里边住的也绝大多数是年轻女性。我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老骥伏枥”,下联是“流莺比邻”,横批是“牛得草”。来访的和周围的女性见了,都觉得中国人又神秘又高雅,于是纷纷拉着我在门前合影。我盛情难却,只好半推半就地从命了。
25.接过白永瑞博士的名片,读了一下,“白永瑞”,不禁油然脱口而出:“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说完自己就笑了,这跟白永瑞有什么关系呢?我这人太没办法,总是不着边际地胡乱联想。但是又为自己解脱:这就是人比电脑高超的地方。电脑再过一百年,恐怕也没有我这能力。因为电脑是为了“有用”而存在,人是为了幸福而存在。别的任何评价对于我都是无所谓的,我只知道:我幸福,故我在。
26.每次出入电梯,喇叭里都乌拉乌拉地说上那么几句,不知是什么意思。听得久了,才听出原来是两句杜诗。进去的时候说的是:“魑魅喜人过”,出来的时候说的是:“文章憎命达”。心想这很有道理,电梯对人宜乎这个态度。
27.孙佑京小姐真是大好人,为了请我吃饭,打了无数次电话,我都不在。好不容易在了,我又没有合适的时间。但她毫不气馁,继续无数次地打下去。就是为了这样的朋友,我也应该买个手机。所谓“一饭千金”么。
28.我住的国际馆食堂的橱窗里天天摆着精心设计的“样板饭”,不但花色艳丽得使人怀疑能不能吃,而且份量比实际所给要多起码三分之一。实际情况是,一般一份米饭只给一两左右,泡菜和腌萝卜之类一共也是一两左右,泔水模样的大酱汤则是一个富士苹果大的碗里只给小半碗;肉一般没有,有也只是两三片,好像选美小姐一般赤裸裸地招摇着;鱼倒有时给一条完整的,足有一两多,但五脏六腑俱全,外加全副鳞甲,于是只好如鲁迅笔下的狂人所说:“吃了两口,便将它连肠带肚地吐出。”鸡蛋偶尔给一片,估计那个鸡蛋一共可以切最少六片。这样的一份正餐卖韩币1800元,相当于人民币14 ̄15元。学生们还说这里算是便宜的和好吃的,所以这个食堂里熙熙攘攘,出来进去的都多是所谓的美女,一个个吃得满面春风的。那些“阿主妈”对待我是特别优惠的,看见我去买饭,总是多给个一两八钱的。我正好立志减肥,也从不计较。记得读书时北大的学生有时因为食堂的师傅给的肉少(盖不住6两米饭),就和师傅吵架,现在看看韩国,知道什么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孔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