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听得如痴如醉,杨克情不自禁压低声音去模仿小狼的狼歌。
陈阵小声对杨克说:我有一个发现,听了狼的长嗥,你就会明白蒙族民歌,为什么会有那么长的颤音和拖音了。蒙古民歌的风格,和汉人民歌的风格区别太大了。我猜测,这种风格是从崇拜狼图腾的匈奴族那里传下来的。史书里就有过记载,《魏书》的《匈奴传》里面就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匈奴单于有两个漂亮的女儿,小女儿嫁给了一条老狼,跟狼生了许多儿女,原文还说:“妹……下为狼妻,而产子。后滋繁成国。故其人好引声长歌,又似狼嚎”。
杨克忙问:《匈奴传》里真有这样记载?你读书还是比我读得仔细。要是真有这个记载,那么就真的找到蒙古民歌的源头了。
陈阵说:那还有错?《匈奴传》我不知看了多少遍了,里面好多精彩段落,我背都能背下来了。读书人来到蒙古草原生活,不看《匈奴传》哪成?在草原,狼图腾真是无处不在。一个民族的图腾,是这个民族崇拜和模仿的对象,崇拜狼图腾的民族,肯定会尽最大的可能去学习模仿狼的一切。所以我认为,蒙古人的音乐和歌唱,也必然受到狼嗥的影响,甚至是有意的学习和模仿。草原上所有其他动物,牛羊马狗黄羊旱獭狐狸等等的叫声,都没有这样悠长的拖音,只有狼歌和蒙古民歌才有。你再好好听听,像不像?
杨克连连点头说:像!越听越像。你要是不说,我还真没往那儿琢磨。胡松华唱的蒙古《赞歌》,尤其是开头那段,那么多的拐弯颤音,那么长的拖音,活脱脱是从狼嗥那儿借鉴过来的。这两年咱们听了那么多的蒙古民歌,几乎没有一首歌,不带长长的颤音和拐弯拖音的。可惜,没有录音机,要是能把狼嗥狼歌和蒙古民歌,都录下来再作比较,那就一定能找出两者的关系来。
陈阵说:咱们汉人也喜欢听蒙古民歌,苍凉悠长,像草原一样辽阔,可没人知道蒙古歌的源头原来是狼。不过,现在内蒙古的蒙族人,都不太愿意承认他们的民歌,是从狼歌那儿演变来的。可事实就是事实,我觉得不像是巧合。
黑暗中的狼歌仍在继续着。
二郎率领两家的大狗小狗,冲西北方向又是一通狂吼。等狗叫一停,小狼再嗥。慢慢地,小狼已经能够不受狗声的干扰了,熟练地发出标准的狼声。小狼连嗥了五六次,突然停了下来,然后又跑回西北边长嗥起来。嗥了几次便停住,竖起耳朵静候回音。
过了很长时间,在一阵杂乱的众狼嗥声之后,突然,从西边山坡上传来一个粗重威严的嗥声。那声音像是一头狼王,或是头狼发出来的,嗥声带有命令式的口气,尾音不长,顿音明显。陈阵能从这狼嗥声中,感到那狼王体格雄壮,胸宽背阔,胸腔深厚。两人都被这嗥声镇吓得不敢再出一点声音。
小狼又是一愣,但马上就高兴地蹦起来。它摆好身姿,低头运气,但不知道如何回答,只好极力去模仿那个嗥声。小狼的声音虽然很嫩,但它模仿的顿音尾音和口气却很准。小狼一连学了几次,可是那头狼王威严的声音却再也没有出现。
陈阵费力地猜测这次对话的意思和效果。
他想,可能狼王在问小狼:你到底是谁?是谁家的孩子?快回答!
可是小狼的回答,竟然只是把狼王的问话重复了一遍:你到底是谁家的孩子?快回答!并且还带着模仿狼王居高临下的那种命令口气。那头狼王一定被气得火冒三丈,而且还加深了对这条小狼的怀疑。如此一问一答,效果简直糟透了。
小狼显然不懂狼群中的等级地位关系,更不懂狼群的辈份礼节。小狼竟敢当着众狼,模仿狼王的询问,一定被众狼视为藐视权威、目无长辈的无礼行为。众狼发出一片短促的叫声,像是义愤填膺,又像是议论纷纷。
过了一会儿,群狼不吭气了,可小狼却来了劲。它虽然不懂狼王的问话和群狼的愤怒,但它觉得黑暗中的那些影子,已经注意到自己的存在,还想和它联系。小狼急切地希望继续交流,可是它又不会表达自己的意思,它急得只好不断重复刚学来的句子,向黑暗发出一句又一句的狼话:你是谁家的孩子?……快回答!快回答!快回答!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姜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