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玄子气得睡在炕上,一睡就两天没起来。消息传到白沟,叶子和三娃带了四色礼来探望。问及了病况,都劝爹别理村中那些是是非非.好生在家过省心日子。韩玄子抱着头说:
“不是你爹要强,爹咽不下这口恶气啊!你二哥没出息,眼里认不清入.本来体体面面的事,全让他弄坏了!”
叶子说:
“爹,你要起来转转,,多吃些饭。他王才那种人,值得你伤了这身子?你要一口气窝在肚里,让那王才知道了,人家不是越发笑话吗?”
韩玄子说了句“还是我叶子好!”就披衣下了炕。趁着日头暖和.偏又往村口、镇街上走了一遭。在集市上买了些干商芝,回来杀了一只不下蛋的母鸡,炖商芝鸡汤喝了。他这次吃得特多.因为他刚才出去走这一遭,又使他有些得意:瞧!我韩玄子走到哪.那里的人不是依样热情的招呼我吗?心里还说:
“王才.你要是有能耐,你也出来走走试一试,看有几个人招呼你?”
但是。毕竟是一口恶气窝在肚里伤了身子。以后,他再往村口、镇街上走几趟就累得厉害,额上直冒虚汗。这次,走到巩德胜的杂货店里,破天荒第一次没有喝酒。回来路过莲菜地,挖莲菜的人很多,都在打问给叶子“送路”的事。他有问必答,答后就邀请,口大气粗。
二贝和白银也在那里挖莲菜,看见爹邀请村人,直喊“爹!”韩玄子只是不理会,末了,又将二贝叫回来,说:
“你也听着了,村里人要来吃席,咱就让他们来吧!”
二贝说:
“原先不是说得好好的,街坊四邻的一个不请,只待本家本族的,你这么一来,人都来了,那准备的东西够吗?”
韩玄子说:
“不够再准备嘛!原先我不想待那么多席客,现在我改变主意了。人家只要看得起咱,咱就来者不拒,好让他王才也看看,人缘是靠德性,还是仅仅能用钱买的!”
二贝就掰指头计算起来,老亲老故的有多少,三朋四友的有多少,村里镇上的人又有多少,七上八下的加在一起,三十五席朝上不朝下,直吓得二贝舌头都吐了出来。
韩玄子说:
“哪能有这么多?村里人都算上了吗?”
“都算上了。”
“还有王才?要他家干啥?他家大大小小都不要计算,还有秃子家,狗剩家,我一见这些人气就不打一处来!”
二贝便说:
“那么,公社大院的也一个不要。这些人一来,倒不好待哩,光酒钱就是几十元。”
韩玄子说:
“你胡说些啥?我已经叫过人家了,那时候还得再去请一次呢。还有西街头老董家,后塬村的王小六家,这些人在综合治理时咱都对他有好处,早就要找机会谢呈咱,那是挡也挡不住的。”
所谓“送路”,就是女子出嫁时娘家举办的酒席。这风俗在这镇上始于何年?沿袭了几代?从来无人考究,甚至连韩玄子也不得而知。但是,大凡山地之人,却没有不知道这是一个大事:待客的人体面,被待的人荣耀。慢慢地,这件事得以衍化,变成人与人交际的机会。老亲老故的自不必说,三朋四友,街坊邻居.谁个来,谁个不来,人的贵贱、高低、轻重、近疏便得以区别了。韩家这次待客,不打算给王才、秃子、狗剩留席位.这风声很快遍及全镇。支持者,大声为韩玄子的做法叫好;反对者,则不停声地叹息韩玄子做事太损。秃子、狗剩知道后,心里慌极了。分别遭到自己的老婆的一顿臭骂,埋怨自己的男人被人看不起,自己更走不到人前面去。两个人心烦意乱,自然威风还是在家里耍,使老婆们少不得受了皮肉之苦。老婆打是打过了,恐慌还是未消,有心上韩家说明情况,取得谅解,又害怕韩玄子给个当场下不来台,更惹村人耻笑。两人凑在一起,头碰头诉说牺惶,诉着诉着,就恼羞成怒,咬着牙齿说:
“好,他家待客叫这个,请那个,他不把咱当人看,咱也用不着巴结他!咱就这样,他还能把咱杀了剐了不成?!”
这以后,两人就越发向王才投靠。结果,秃子也要求人股,王才虽认了他作干亲,但心里却明白此人的性情,思谋他若进股,必是捣刁之人,又会以让公房之事,仗有功有恩之势,行要挟威胁之举,便支支吾吾不想要他。后来狗剩跑来说情,王才说:
“狗剩哥,你是不是想让秃子来了,好给你多个伴儿?”
狗剩说:
“也有这种意思吧。话说丑些,你兄弟能干,这村子里,甚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贾平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