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力雄的家乡松江,离川沙并不远,她想了想就去了那儿。那是个有名的水乡古镇,打听了好几个地方,才找到他的坟。
生长着竹林的小山丘,坟修得很气派,不过地面积了好些水,墓碑外有乱石泥土,荒草丛生,看来他的家人也没有经常来上坟。她想起在客栈做的那个梦,惟一的一次梦见他与她在水塘边交合。她把乱石和泥土移开,那积水自然顺坡流走了。把野草一一拔掉,她点了三根香,跪在常力雄的坟上,默默流泪。
风暖暖吹来,远处有人竟然在唱“卖红菱”:
郎啊,郎啊,
要吃红菱拿把去,
要想私情别起心!
长裙短裙爷娘挣,
着子你格红裙卖子我个身!
这小桥流水人家,幽静古朴,因河成街,傍水筑屋。一根晾衣竿从窗子里伸出,随意地搭在另一幢房子的屋檐上,很像古画里的城镇。
一叶小舟上摇橹人背着斗笠,她坐在舟尾。燕子飞过她的头,小舟穿过又一个桥洞,两边房子的木棂花窗贴了好些剪纸,村女在河边石墩旁洗衣,顽童在石桥上奔跑。
她追着歌声,来到一座临河的茶馆,门前悬挂着旗幌,里面传出了欢悦的笑声。小舟拐过水巷,隔窗看到一个暗暗的大房间里,墙上是一个白布屏幕,上面有猴子在大闹天宫,棒打天兵天将仙女仙姑。
她站起来看,却险些儿掉进水里,她稳了稳身子,笑着坐下。摇橹人也笑了,“你要是欢喜,我就载你到富源茶楼去,那儿演皮影戏,还唱花鼓调呢。”
“花鼓?”不等对方说话,她就表示,“太好了,带我去。”
在做幺二最绝望的日子,有天夜里她梦见自己唱乡下小调,依然是唱给常力雄听,可是他只笑眯眯地一闪就不见了。
她突然明白过来:难道常爷没告诉过我吗?这好听!别人能唱评弹京剧,我为什么不能唱花鼓小调?对客人不能唱,那不仅跌自己身份,还是对客人趣味的侮辱,鸨母要罚的。但是常爷能喜欢,上海滩就会有别的人喜欢,尤其是那些原籍在上海周围郊县的人。我可以自己开创一个新戏。
就是在那个水乡之镇,常爷的家乡,她再次确信了自己唱戏的念头是对的。但是她积钱的速度太慢,怎么才能设法去搭这样一个戏班子呢?
她把衣物送到当铺,换了些银子,还了欠客栈的债,回到川沙乡下,像当年新黛玉挑上她一样,在附近一些村镇,挑上模样周正一些、花鼓词唱得不错、人长得比较活络的农家渔家少女和少年。她的目的清楚,少女非大脚不取。
她稍微给了一些养家钱,答应今后戏班子赚了,他们的工钱分成。都是一些穷得卖光田打雇工的人家的子女,从来还没想到唱山歌可以是一条出路,况且是到上海那个奇异的地方,一个个高高兴兴就跟月桂姐姐来了。
“本地滩簧”是她仿照正在进入上海的宁波滩簧想出的名字。“本地”两字,再好不过,就是上海人自己的戏!
现在这戏班子是搭起了,但是债台高筑,借高利贷等于悬着脖颈走钢丝——失足是死,不失足也活不了。这些农村来的少年少女,眼望着筱姐给他们能留在上海过日子的好命,有的人还得她手把手地教。有这个想法,他们倒也极其认真,一遍遍排练都不嫌累。
为省钱,他们从最便宜的兴隆客栈搬出,就在台上搭地铺。经常挨饿,有了上顿无下顿。有时她外出,回来正撞上如意班吃完饭,徒弟们给她留着一份,她见有的人肚子仍未饱,就装着吃过饭的样子,让手下人多吃些。
租了场子,万一戏无人看,那后果实在难以设想。
筱月桂额头上汗水都沁出了。这个傍晚,她感觉到与当年等待常力雄的马车来时同样的惊恐,那马腾蹄而飞奔,卷裹着一片黑色向她袭来,她打了一个颤。
“你怎么啦?身体不舒服?”新黛玉说。
“没事。”筱月桂闭上眼睛说。
“我还是老话。我算是女人中胆子大的,你呢,你比男人还会铤而走险。你是知道的,我再也无能为力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虹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