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烟雾,一时什么都看不见了。
那一班子人全部狂奔过来,他们大叫:“老板!老板!”烟尘还没有散尽,但是他们看到黄佩玉的身体已炸成碎块,仅剩下秃桩的两棵树上挂着肉块,戴着钢礼帽的脑袋飞落到田里,钢护甲被炸得变了形,里面空了。在场之人虽然全是见惯杀人场面,都惊吓得脸色惨白。
“我的老天,这么杀人太毒辣!”
“老板怎么会上这个当!”
“嗨!什么绑匪安排出这样的毒计,撕双票,一杀二!”
余其扬发现筱月桂震晕在地上,一身覆盖着烟灰和血滴。扳过筱月桂身体来,发现她双手铐着,被链条锁在一棵老树桩上,眼睛蒙着布。余其扬赶快帮她解下蒙眼睛的布。她的头发被剪得不长不短,衣服七零八碎,脸上全是硝烟熏痕。再看仔细一点,她似乎没有明显的外伤。
“筱小姐真是侥幸。”
“虎口余生,大难不死啊!”
筱月桂眼睛紧闭,嘴唇发青,摇了几下,仍是不见反应。余其扬赶紧给她捏虎口,她终于睁开眼睛来,看到眼前血腥的场面,马上又晕倒在余其扬的怀里。三爷举枪打断那套住筱月桂的链条,他对准手铐相连处,瞄得准极,仅一颗子弹就击断了。
汽车开了过来,他们把筱月桂抬进车。黄佩玉的零皮碎肉,他们不敢处理,留下几个人看守,回东昌镇打电话找警察局。
到了陆家嘴渡口,车子等着上车渡。一旁的渡船已经是柴油机的了,冒烟很少。筱月桂依靠着车窗静静地坐着,不时有人遮住她的视线,她就闭上眼养神。等人走开,她费力地朝江上望,那对岸的上海外滩,大厦幢幢耸立,高楼区向南向北延伸了很多。十里洋场已经远远不止十里。
江水在耀眼的阳光下荡漾,车渡升起锚,吹响笛子,缓缓掉头朝对岸驶来。
师爷在码头上感慨万端:“想当年,光绪23年,1887年,常爷在刀光血影危难之秋,勇挽狂澜,为上海洪门复兴立基。第三年就是康梁之变,牵连上海洪门,各地风紧抓人,多靠常爷处变不惊,铁腕维持,才躲过一劫!”
师爷原来和常力雄一样是落第秀才。但是他没有常力雄的武功,也缺乏气魄,只是饱读历史,又学了奇门遁甲等,所以成了洪门的老军师,人称小诸葛。洪门数易山主,他资格再老,也只有辅佐。
他扳着指头算着,“1907年,光绪驾崩前一年,常爷死难,又亏黄爷见义勇为,接掌洪门,历经变乱。不料八年后,今年,1915年,黄爷又死于非命。洪门多死难之士,今后局面,如何了得?!”师爷说得自己老泪纵横,“四顾茫茫,何处英雄!”
余其扬开着一辆T型福特车,筱月桂坐在一边,她在旗袍外加了件红绒线衣,头发挽了个髻,未戴任何首饰。车子贴着苏州河边行驶,向南拐入一条宽敞的巷子,两边都是桃李花,在一座英式洋房对面停下来。洋房有个大院子,前面是花格的铁门,门前有一棵大树,里面传来小孩唱英文儿歌的声音,还有欢快的喧闹。门口,西方修女在值班。
筱月桂不敢打开车门,她捂着胸口说:“其扬,我害怕得不行。”
“等了多少年,你一直害怕有人加害常爷留下的骨肉,不敢认女儿。今天是大喜啊!”余其扬说。但他看到筱月桂真的脸色苍白,就摸摸她的肩膀说:“你静一下。我先去领她们出来。”
他走到外国修女面前,对她说了什么,那修女进去了。
没一会儿,大门上的小门打开了,从里面走出来两鬓开始灰白的新黛玉,牵着一个七岁左右的小姑娘,小姑娘穿着洋式学校制服、短裙,辫子上扎着蝴蝶结,很有精神。
小姑娘看见了余其扬,亲热地扑过来,冲着他大叫:“余叔。”
余其扬把她抱起来,扛在肩上,朝车子这头慢慢走来。
“接我到什么地方去玩?你答应过再去一次高桥海滨。答应的事情不准赖!”
新黛玉说:“外婆跟你说过,今天到另一个地方。”
“不好玩的地方,我可不去。”孩子任性地说。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虹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