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袖子(35)

2025-10-10 评论

    少年拣回一条命,还不知道运军火的是哪一方面的军队。反正他不属于任何方面,哪一方面也不要他。这倒是给了他一定的行动自由,不过他再也不敢趴军火运输车。
    辽东半岛的铁路,负责保障旅顺港口的供给,依然是苏联军队管理着。少年靠他的俄语跟火车上的俄国乘警套上了交情:乘警听说这个俄国小子是千里迢迢去异国寻找失散的情人,触动俄罗斯人的浪漫情怀,给他一些方便。最后他到达东北的最南端旅顺口,被介绍到一首俄国船上,当厨房里的下手,洗盘子。
    终于他到了东京,打听到去伊势崎的火车,就沿着铁路线走起来。在船上他赚了一点钱,他想留着,他已经习惯走路,这几十公里是小意思。玉子会在伊势崎等他,不管她在与不在,他自然会找到她。
    但是他有个预感:她不会在这个地方,这地方名字太怪。
    究竟是为什么,他不知道。
    沿路都是成片成片的废墟,但是到了郊区的一个个小城市,有的一样炸成平地,有的却没有太多的破坏,很像中国东北的城镇,只不过干净得多。他手里有一张地图,上面的日文和中文一样,他能猜,比沿途问人强多了。
    这天傍晚,他终于走到了伊势崎,发现这个地方与东京北郊其他地方不一样,有许多废墟。虽然周围景致秀丽,虽然街还像个街,可就是时不时会有个缺口,一大片坍毁的房子让人心惊肉跳。少年嘴里咕哝着他记得的地名,找南向路。好心人给他指近道,过了小石桥,绕河一段小径,上石阶,找到了,一个挺雅致的住宅区。但是在门牌142号的地方,只剩下一大片碎砖断壁,邻近的几个号码也消失了,156号有,138号也有,中间的4个号码找不到了,已经看不清原来的房子格局了。旁边是一个大坑,看来是一颗重磅炸弹爆炸的地方。可能为防止疾病,坑先给填满了。
    他问街上的日本人,他们给他说的,他听不懂。他只知道几个日本词,说不通。他找到一个邻居老人,他们互相可以猜写下的汉字。他这才知道,这家人的确叫山崎。
    那个山崎修治,怎么会以为他的家完整无缺。少年用袖子拂去一脸汗水,这时清楚地想起山崎修治自杀前后的日子来。当时他和玉子刚在一起,根本未想别人的事。那两年前的8月11日,在广岛长崎中了原子弹后,俄国军队进入东北,山崎觉得自己的一生,随着日本帝国走到了头,日本平民作为亡国奴还能生存下去。这才留下遗书,希望玉子到他母亲身边,陪上一段。他没有把握能说服玉子,也知道自己已得罪了玉子,而且战后的日本也不是令人艳羡的地方,所以留下信,似乎希望玉子会回心转意,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山崎万万没想到的是日本内阁议和而未决,美军急于保持高压,但是已经没有原子弹。8月13日-14日,出动一千六百架飞机猛炸东京。但东京已经连续炸了两年,除了皇宫之外,只有个别房子还站在原地。实在找不到打得疼的目标,14日下午,漫天乌鸦般的机群掠过东京,转而轰炸至今“没有炸透”的郊区城市熊谷、伊势崎。B-29s扔下连串的高爆炸弹,隆隆的爆炸声,一直响到15日天皇广播宣读投降诏书才停息。
    在最后一天,炸弹命中了山崎的家。那天他母亲带着弟媳及孩子共五口,躲在花园的防空洞里,一枚高爆炸弹把房子连防空洞带人炸成了碎片,没有一个生还。
    但这不是他为山崎家人命运悲伤的时候,他心急火燎:原先有个目标可找玉子,现在这个目标成了空无一物的大弹坑!少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片,再次核对,没有错:山崎导演的老家正好被炸得粉碎,而且是在世界大战结束的那一天。
    他问:“这家人还有亲戚来看望过吗?”
    老人写道:“战后混乱,没有人注意来往的人。”
    “看到有一个女子――山崎的妻子――来过吗?”
    老人摇摇头,问了街坊,都说没有见过。
    少年没有离开。
    他坐在石坎上,面对阴沉沉的天光。他已经习惯了绝望,反而不容易绝望。他走进废墟堆里,用一根断木翻拣碎砖断瓦,他渐渐走进了原来房子的后部。一面碎镜子映着天色,他走过时,把他的身影投出来。看来这里曾经是山崎母亲的梳妆室,有一台钢琴被炸掉一半。突然,他看到墙上有字,用铅笔写的,绢秀的中文。怕风雨打去,铅笔重重描过: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虹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