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问了半天,她坚持说本是长春郊区居民,与儿子失散了。军官上下端详她,但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妇,没有特别的可疑之处。
最后军官说,“好吧。让你进去。进去不拦出城拦,你哪怕找到儿子,要想出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他有点同情地说:“跟你说清楚了:你是在找死。”
“找死我也要进去,死也要跟儿子死在一起。”
军官挥挥手,不想再管她的事。“情况跟你说清楚了。只要不带粮食进去,由你。”
有个年纪比较大的士兵,把她拉倒一边说:“大姐,多带几个烧饼,省着吃,能混几天。儿子干啥活的?”
“搬运工。”
“那更混不到吃的。”他背着人,把几个烧饼塞给她。玉子千恩万谢,把烧饼打到布包里。那个老兵说:“你糊涂了,城里挨饿的人多,鼻子比狗还尖,你这个布包里有吃的,马上就会被抢走的,连命都会送掉。放到衣服里面――不太舒服,至少能供你几天。咳,说不定你的儿子就等着这几口烧饼救命。”
她赶到监牢,那里却说是监牢已经全部腾空,不管什么样的犯人,全部都放了,现在驻扎着军队。她松了一口气,不过她马上明白,事情比她料想的麻烦:少年在监牢里,她或许还能见上面,耐心地等着他出来就行了。现在她如何在淹没整个世界的大海里找一条小鱼?
玉子到少年的房子,那里空空如也,连碎木片都没有了,门窗都给拆了。房前的树全砍了。
不过她没有失望。她有感觉,少年不可能死在枪弹下,也不可能被押到西伯利亚。当她听说“满映”的人乘的那船被水雷炸沉,她就明白,上天给了她这条命,就是让她最后能和少年团圆。
一点也不应该感到沮丧,完全不必如此。她在南湖边,捧水洗脸。对着似镜子的湖水,把掉下来的长发,好好地挽在脑后。
满映摄影棚更破败,厂房有几处被炮弹击中的痕迹。但是厂房建筑牢固,没有崩塌。里面只有一些军人,在厂房构筑工事。他们也看中了这座建筑的牢固。
军人把玉子赶走。她转个圈,从少年带她走过的搬运工后门钻了进去。
她找到当年她的化妆室。
她看见少年佝偻着身子,用一支铅笔在墙上涂描一行字。
她揉揉眼睛,只是幻觉。那墙角翻到的是化妆桌子,已经拆得只剩下一半。但是她蹲下来,就看到,在原来写的地址上面,有一行字:
我到东京去找你
她看见少年从墙上走了出来。她怕自己心脏会因激动破裂晕倒,可是她没有。她走过去,低头抱起他,他很瘦,饿得没有重量了。玉子从她的怀里里掏出保存的烧饼,这才明白少年确实并不存在。
窗外又响起炮火,光闪闪的。她发现破碎的化妆台边上有个脏乎乎东西。她弯下身子,伸手去掏,发现是一个铁盒。上面盖了一层灰,而且盒口锈掉了,怎么打也打不开。她往窗台上砸,砸了好几分钟,才砸开了,从里面掉出一盒电影胶卷。该是她当主角的那部吧?她站起来,拉出一段胶卷,果然,就是那部没有完成的《绿衣》毛片。这是惟一的负片,还没有来得及做任何正片。拉出一大段,看得见她穿绿连衣裙的影子。
她从包袱里取出那件绿色布拉吉。裙子一点没有破烂,绿袖一点没有褪色。她一直保护得非常仔细。
脱掉那件农妇的破衣烂衫,她仔细穿好她的绿色布拉吉。现在,她与电影里的人一样,她又回到与少年在一起的时候。
她扯出一点胶卷,拢成一团,小心地点上火。但胶卷马上暴烈地烧了起来。这个晚上,只能靠这个取暖了。
一把一把胶卷在着火,一个为爱情而生的女子的各种形象,她快乐和痛苦的脸,那些擦不干的眼泪,抹不去的记忆,跟着一段段胶卷被火吞没。
这冷得可怕的房间里,那没有配得上去的音乐《绿袖子(37)》,像要给她一个惊喜似的响了起来。依然那么回肠荡气,只是捎带一点哀伤而已。那圆号声加了进来,少年的手指在圆号上移动。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虹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