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自认是个赛车手
2005年我在短命的搜狐评论频道为韩寒开设专栏时他曾经给过我几篇文章,关于他早期的赛车生活,与《像少年啦飞驰》中的片断多有重合之意,文章写得非常生动而风趣,但是传播效果跟现在的微博相比却相差甚远。当时一则中国的赛车运动还不是很成型,影响力远没有现在大,二则韩寒的赛车活动也非常业余,所以那个时候尽管也参加比赛,韩寒的初级阶段并不是很成功。具体如下:
2003年代表北京极速车队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上海站N组(国际组)获得第六。
长春站获得N组(国际组)第八。
北京站获得N组(国际组)第六。
这样的成绩,严格意义上来说根本不在主流赛车媒体的报道范围之内,就是个菜鸟。我想即使换成林志玲穿着超短裙来跑,也难有什么报道空间,除非赛车记者都被娱乐记者赶出了阵地。2004年,才是韩寒真正进入赛车运动的“韩氏元年”,之前都只能算是预科旁听生的小打小闹。直到2010年,韩寒的比赛已经可以左右车队的分站积分走势了,韩寒与刘曹冬的冠军竞争,才真正成为了赛车记者每站必报的重头大戏。
如今的中国拉力赛任何一个分站上,关于韩寒的报道都不少,不过在赛车记者的眼中,他就是个车手,与会不会写小说关系不大。这一点,韩寒自己也非常认可,如果要套用咱们的传统思维问他:韩寒,你是哪个单位的?他只能回答说:“斯巴鲁拉力车队,车手。”举个简单的例子说,假如同一个记者采访韩寒,在2003年会问他,写作与赛车哪个占用了你更多的精力?而在2010年则会问,第一赛段的每一段都慢了十几秒,轮胎不对还是避震太软?
韩寒的赛车活动其实在2003年就已经开始了,在2001和2002年这两年,他的赛车训练基本上都是在卡丁车场完成的。多年以后他自己这样介绍说:“上海一个卡丁车场,北京一个卡丁车场,两边都做时间,立纪录。每次回到上海,就要看一眼谁破了我的纪录,有个哥们儿比较搞,三十多岁了,每次都带着孩子来,下场之前叮嘱孩子说:儿子你好好看着啊,看爸爸把他们的纪录都给超了!跑了几天,终于做出了新的最快单圈,赶紧回到北京去看,我的纪录还在不在了?如果被人家破了,再拼命去把它超回来。”
韩寒的赛车活动其实在2003年就已经开始了,在2001年和2002年这两年,他的赛车训练基本上都是在卡丁车场完成的。多年以后他自己这样介绍说:
“上海一个卡丁车场,北京一个卡丁车场,两边都做时间,立纪录。每次回到上海,就要看一眼谁破了我的纪录。有个哥们儿比较搞,三十多岁了,每次都带着孩子来,下场之前叮嘱孩子说:儿子你好好看着啊,看爸爸把他们的纪录都给超了!跑了几天,终于做出了新的最快单圈,赶紧回到北京去看,我的纪录还在不在了?如果被人家破了,再拼命去把它超回来。”
在北京期间韩寒跟朋友苏阳一起搞起了改装车和组建车队的尝试,后来他们就组成了北京极速车队,跑CRC(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和CCC(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但是由于“非典”的影响,2003年的CRC相当混乱,赛历一改再改,一推再推。韩寒在首站上海和北京两站都跑出了第六名的成绩,这应该被视为是个奇迹,因为按照他当时的所驾驶的“民用版EVO5”来说,拿到积分的唯一希望就是前面的高手大面积退赛。最终这一年他还拿到了N组的年度第八,积了22分,这真是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成绩。
一、结识徐浪
2003年底,韩寒跟随新结识的朋友徐浪去他的老家武义练车,飞车王徐浪练车可是从来不封路的,他横着车身漂出门,山上就放倒了消息树,满村响起了“敌人飞机来袭”的警报声:徐浪上山啦……大人孩子关门闭户,赶鸡圈狗。等他练完车回家时,村子里又是一阵警报声:徐浪下山啦……鸡鸭鹅狗大人小孩再次紧急坚壁清野。坐过徐浪的车之后,韩寒才明白,原来赛车是这么开的啊!之前他只坐过周勇和刘斌的车,但当时他对赛车的理解还太肤浅,就好像是小学生虽然也进过清华的课堂,可是老师在讲什么完全听不懂,什么都没学到。
2004年,韩寒开始了他真正的赛车生涯,除了CRC之外,这一年还有一件标志着他进入职业赛车生涯的大事——拿到了参加亚洲宝马方程式的奖学金五万美元。尽管这也同时限制着他没能在2004年跑上CCC,但不管怎么说,跑过一年宝马方程式之后的韩寒也算是见过大世面了,毕竟多数情况下比赛用的都是F1赛道,这样的经历在当时的中国赛车圈里,还没有几个人能有过。仅仅去了一趟马来西亚试车,还没能真正跑上比赛,韩寒就已经快乐得无法掩饰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方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