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散文(3)

2025-10-10 评论

    友人见我伏案作画,便说凡事不能两全,你不如“弃文从画”算了。我问何故“弃文从画”而不“弃画从文”?
    友人说:看你——白纸铺案,信笔挥洒,水墨淋漓,浓淡相渍,变化万千,妙不可言;情趣多为偶然,意味也就无穷。绘画充满这样的偶然,作画时便充溢着快感,无怪乎画家大多高龄长寿,白首童颜,不知老之将至;而写作却是刻意为之,搜索枯肠,绞尽脑汁,常年笔耕,劳损形容,竭尽心血,早衰早病,往往掷笔之日也正是撒手人寰之时了!
    我听罢笑道,错矣!你说那搜索枯肠、绞尽脑汁的写作,恐怕是指那些错入文坛的人吧。写作自然要精雕细刻,字斟句酌,语不惊人死不休,甚至创造一种独属自己的文体,一种语调,一种文字结构。那真如创造一个太阳。然而一旦找到这种叙述状态和文字方式,就好比卫星进入轨道,在无边无际银灰色的太空里无阻力地悠悠滑行。无数奇景幻像,迎面飞来;那些亮煌煌的星球,是一个个奇特而发光的句子。写作进入心态才是最自由的状态;你一旦叫你自己吃惊,那才是达到了最令人迷醉的写作境界。一时,飘飘如仙,随心所欲,前不知由何而起,后不知为何而止。好比旅游,一切快乐都在这笔管随同心灵的行程之中。这一切,不都与绘画一样——充满了偶然又享受了偶然?谁说写作只是一种精神的自我惩罚或灵魂负役般的劳作?
    由此而论,散文随笔的写作,胜似小说。不必为虚构的人物故事去铺陈与交代,也不必费力地把虚构的变为比真实的更可信。只要心有意态,笔有情氛,信马由缰,收桨放舟,乱花飞絮,野溪奔流,一任天然。这种写作,无须谋篇布局,也无须思考周详,一旦开笔,听任心灵的解脱与呈现;大脑愈有空白,笔下愈有意外而惊人的灵性出现。小说写作应胸有成竹,散文随笔当胸无成竹。竹生何处,生于心灵。情如春雨,淋淋一浇,青枝碧叶盈盈全冒出来,故此,古往今来名家大师的手下,一边是鸿篇巨制,一边是精短散文;这种散文,逼真亲切,更如其人。
    故我对友人说:写作有如此多的快乐,我为何弃文从画?文,我所欲也,画,亦我所欲也,二者何不兼得,两全其美也。

    ○所有土地都可以为了一棵树的生长,就看你的根扎得有多深多长。
    ○生命就像蜡烛那样,在光芒和泪珠中慢慢消耗掉。
    ○只有爱之中没有距离。
    ○雨水冲不进窗来,在玻璃上痛哭。
    ○历史的标点全是问号。
    ○历史的幕后全是惊叹号。
    ○苍蝇自以为美丽无比,不停地在我眼前转来转去。
    ○女人用一种美丽的狡猾来对付容易负心的男人。
    ○如果你不会嫉妒,你就占有了人的一半以上的美德。
    ○能躲避的地方都是坟墓。
    ○我们的半径相等,才能画出一个共同又完美的圆。
    ○只有欲望很小的人才有资格谈到超然。
    ○人生最强劲的力量都是你的对手给的。对手多强,你有多强。
    ○历史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人类没有灭绝,全靠人性的存在。
    ○摆渡者反反复复选择彼岸,结果徘徊了一生。
    ○人为了看见自己的内心才画画。
    ○爱河上游的激荡绚丽,远不如下游的深远悠长。
    ○老人在一个夕阳把他的银发照成金发的黄昏里,忽然悟到:全部人生,不过
    为了创造几件刻骨铭心的往事而已。
    ○风儿可以吹飞一张大纸,却无法吹跑一只弱小的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是不
    顺从。
    ○受骗的人身上有一件东西不会被骗去,那就是人世间弥足珍贵的天真。
    ○金钱的骄傲,是它自以为可以买到一切;金钱的苦恼,是它无法买到一切。
    ○什么都不怕的人最可怕。
    ○人类的悲剧是:一半得不到自由,一半得到了却不知做什么。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冯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