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曙光还想继续往下想,想着带娣姐姐既然记得,为什么要摇头说不记得了。但他已经没有时间想了,因为此时的戚福珍已经一副春心荡漾的样子,如果贺曙光再不采取行动,就要辜负她了。为了不辜负戚福珍,贺曙光必须开始行动。
贺曙光的行动得到了戚福珍的全力配合。有那么一段时间,戚福珍甚至反客为主,变被动为主动,搞得贺曙光也很投入,进入近乎梦境般的时刻。等行动结束之后,戚福珍仿佛意犹未尽,仍然紧紧地抱住贺曙光,摆出一副要贺曙光永远行动下去的样子,同时问:今天你怎么这么厉害?
一句话把贺曙光拉回到现实当中,使他慌乱,甚至内疚,因为刚才的行动得太投入了,投入到短暂的无意识状态,无意当中想到了带娣姐姐,把戚福珍想象成带娣姐姐了,好象是和带娣姐姐做那种事情了,所以就愈发的兴奋,用戚福珍的话说,就是特别得“厉害”。
贺曙光产生一种罪恶感,不敢正视戚福珍,害怕戚福珍看穿他的内心,于是,在戚福珍的脸上亲一下,算是安慰,然后说累了,要睡觉了,终于使戚福珍松开手,放他一马。
35
第二天一早,贺曙光有意识地要排除大脑中的不健康思想,早早地到办公室,查找有关报关员方面的资料。
他记得见过这类资料。皇凤岗工业区投入使用之后,特区有关部门经常让他去开会,每次开会都要发一些资料,他就在找这些资料。
果然找到一本小册子,上面专门介绍了“三来一补”企业。说实话,以前他并没有认真看这些资料,所以天天说“三来一补”,但到底什么是“三来一补”,为什么叫“三来一补”,哪三来?哪一补?他还真说不清楚。现在他认真看了这本小册子,知道所谓的“三来一补”企业其实就是香港那边的公司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及补偿贸易的形式在大陆这边创办的企业,像麦建新的这个装配厂,属于来件装配,是最典型的“三来一补”企业。不仅如此,贺曙光还知道由于补偿贸易的关系,凡是这样的企业都要有一个报关员,每次货物的进出都要向海关申报,由海关审查后放行。如果不这样,进来的和出去的是一本糊涂账,那么,等于是变相走私了。
合上小册子,贺曙光脑子清醒不少。他决定把小册子带回家让戚福珍也好好看看,学习学习。不管做还是不做,学习一下没有坏处,说不定等学好了,就同意做了。另外他感叹文件就是文件,不能完全照着办。比如小册子当中说到“每个企业都要有专门的报关员”,现实中并不是这样,一个报关员可以为多个企业报关,麦建新的工厂就是请别的公司报关员报关的。再反过来一想,如果戚福珍通过培训成了报关员,就可以同时为多个企业从事报关工作,这就好比麦建新的工厂本来是为他姐夫的玩具厂装配玩具的,但开张之后,既可以为他姐夫的企业装配,也可以为另外的企业装配一样。
贺曙光回到家把小册子给戚福珍看,又把自己悟出的道理对戚福珍一说,戚福珍果然对当报关员发生了兴趣,因为她知道这个工作很重要,而且也比较适合她做。关键是她昨天晚上被贺曙光疏通了一下,心情好,自己在思想上也就通了不少,想着自己如果真上生产线工作,反而会给别人添麻烦。不过,她嘴巴上不服输,说她可以去海关参加培训,但同时也要去生产线上干几天。
贺曙光知道她这就等于是答应了,说好,等你拿到报关证了,真要去生产线上实习实习,多了解了解产品本身的性质和用途,这样对你的报关工作也有好处。
戚福珍的事情解决之后,贺曙光立即就要着手处理贺三那天提出来的事情。贺三那天说想在原来的二楼上加一层,贺曙光这两天一边忙着戚福珍的事情,一边思考这个问题,思考的结果是支持贺三这么做。道理是明摆着的。工业区的人数大量增加,村里现有的房屋即使全部出租,也不能满足工业区的需要,而自己家原来的二楼本来就是为三层楼考虑的,加一层并不困难,而只要加一层,立刻就能出租出去,增加一倍的租金收入,这样的好事情干吗不做?不过,加一层是需要钱的,既然贺三已经把当初征地款全部交给了贺曙光,那么现在再加一层的费用也应当全部由贺曙光出,可贺曙光的钱已经全部参加股份公司集资了,哪里还有钱呢?
贺曙光不敢对戚福珍说。当初他把全部的钱用于集资的时候,戚福珍就提醒过他,说他手上的钱并不是他的,是贺三和贺子强贺子英的,劝他不要把所有的钱全部拿来集资,多少要留一点,但贺曙光不听,说工业区盖到一半,急等着钱,耽误一天就是一天的损失,村里恨不能砸锅卖铁了,我号召别人集资,自己口袋里有钱哪有不集资的道理?所以,贺曙光执意把身上的所有资金全部用在集资上,现在贺三提出要加盖一层,而贺曙光一分钱拿不出,他不好意思对戚福珍说吗。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