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找的人太多,郭辉应付不过来,还影响了本职工作,在长城公司挨批评。一次、两次,第三次,不用领导批评了,他自己开了窍,干脆向大佬张学习,辞职了,不干了,下海了,并且他比大佬张做得彻底。当初大佬张辞职下海的时候,是投奔罗沙村来的,来的时候还考虑人事档案和组织关系等等,所以,严格地讲,大佬张那不算是真正的“下海”,只能算跳槽,从国营单位跳槽到村办企业,而郭辉不一样,郭辉一步到位,从国营单位辞职之后,直接跳到市场经济的大海里,自己干。
事实上,郭辉一开始并没有打算自己干,他的真实愿望就是像大佬张一样,也到罗沙村来,在贺曙光的手下谋得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当初他那么热心地帮着贺曙光家改造旧房,其实就是有这个打算的,在旧房改造完成之后,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委婉地告诉过大佬张,可不知道是他自己太委婉了,大佬张没有听明白,还是听明白了,并且也把郭辉的意思转达给贺曙光了,但由于种种原因,贺曙光没有对这个意思及时表态,总之,郭辉耐心地等待了一段时间之后,没有耐心了,或者他自己有耐心,但长城公司那边没有耐心了,不断地批评他不安心本质工作,老是跑外面当技术指导挣外快等等,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辞职下海自己做了。
郭辉刚开始是继续给村民当技术指导,指导村民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怎么样用最少的投资把自己家的住房做得最大,使村民可以花最少的钱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用于出租房屋面积。后来他发觉这样不行,主要是具体施工的人不一定完全听他的,到时候万一出了事情,还是他的责任,所以,之后不久,他就自己组织施工队。再后来,成立自己的公司,实行工程承包。村里谁家的房子要加高扩大,先谈好价钱,说好要加到多高,扩大面积多少,然后郭辉给出一个报价,同意后,双方签定合同,村民按施工进度付款,郭辉按合同期限交付使用。由于村民仍然把长城建筑工程公司说成是“802团”,对待郭辉仍然像对待当年的工程兵,非常信任,加上郭辉确实是内行,确实保持着工程兵的光荣传统,从来都不偷工减料,所以,尽管后来建筑市场有了竞争,而且郭辉的报价相对较高,但绝大多数村民还是选择他的公司。如此,他的企业发展就相当快。如今,郭辉的鹏辉建筑工程公司已经发展成为罗沙居民委员会管辖地带之内除了罗沙股份有限公司之外最有实力的公司,郭辉本人也成为除贺曙光之外这个地段最大的老板。
鹏辉公司能够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原著居民不断地改建和兴建自己的房屋。先是从二层改造成三层四层,后来干脆拆一建二,就是把自己家原来的房子推倒,把原来的基础悄悄地向外扩张一些,把房前屋后的庭院或空地也利用起来,建成两栋楼,再过两年,又拆二建四,如法炮制,并且比原来的两栋楼更高,终于,现在整个罗沙村已经完全是一片密密麻麻方方正正的楼房。如此,也就构筑了这个国际大都市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城中村。
城中村现象在中国很多城市都有,形成原因主要是这二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太快,城市化工作不用推进,自然膨胀,原来的城市郊区被发展成了城市新区,农民虽然土地没有了,甚至户口也变成非农业的了,但热爱土地的思想却没有一下子转变,因此,绝大多数农民都固守着自己家原来的宅基地不放弃,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大加高,由于没有通过专业的规划设计,所以,楼房之间的间隔已经道路和管网布置存在许多不科学不合理不美观的地方,与政府投资建设的小区或政府有关部门监管到位的商品楼有明显的区别,从而造成了各大城市都普遍存在的城中村景象。但是,深圳的情况要更加特殊一些,主要是这里原来就不是一个城市,无所谓老城区和城市新区,当然也就没有所谓的郊区,这样,深圳的城中村就不是像其他城市那样只限于在城市的边缘或所谓的城市新区,而是遍地开花,到处都是,甚至连新建设的市中心旁边都不例外,这种情况是其他城市没有的,属于深圳特色。另外,深圳已经全面实现了城市化,没有农村了,所以,城中村的数量就比其他城市多,问题就比其他城市更加突出。如果你是外地人,乘车欣赏美丽的深圳街景,就常常会发现美丽的现代化城市中突然冒出一片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的奇怪建筑,这群建筑就是亲嘴楼。正当你为眼前的景象疑惑的时候,下一个城中村又及时出现了,让你目不暇接,这就是中国其他城市甚至全世界的大城市中所没有的独特景象。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