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大战略(10)

2025-10-10 评论

  文昌鱼是一种原始的海洋生物,是脊索类中最古老的动物,大约有5厘米长。文昌鱼有简单的神经系统,但没有脊椎,没有鳍,没有大脑,只有一只原始的眼睛(感光器官在6亿年前出现)。从脊索类中产生了脊椎类。脊椎类动物包括哺乳动物。人类属于哺乳动物。文昌鱼在寒武纪时出现,它的基因在过去5亿年中没有变化。相比之下,人类的历史非常短暂。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大约在550万年前才成为猿类进化树上的独立一支,直立人(homoerectus)在100多万年前出现。智人(homosapiens),即现在的人类,只有30多万年的历史。人类文明史不到万年。尽管文昌鱼如此原始,科学家们发现“人类基因组中95%的区域与文昌鱼的类似”。《参考消息》,2008年6月20日,《科学家破译文昌鱼基因密码》。消息出自埃菲社6月18日电。该研究结果刊登在《自然》杂志上。文昌鱼的拉丁名是Branchiostomalanceolatum。
  动植物是基因的载体或殖民地。文昌鱼承载的5亿年基因还不算古老。基因有40亿年的历史。通过自我复制,一个基因可以存在上亿年而不发生变化。动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把生物的躯体视为基因的殖民地”。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58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写《自私的基因》的道金斯不是极其自私的人。正如弗洛伊德的私生活很严肃,他既不淫荡,也不是一位生殖器崇拜狂。这些学者的观点都遭到过激烈的反对。虽然他们不可能完全正确,他们的方法和结论有许多可商榷之处,但那些激烈而彻底反对他们的人却难免有虚伪之嫌,至少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他甚至认为,基因“创造了我们的肉体和灵魂。保存它们或许正是我们存在的终极理由”。《自私的基因》,22页。黑体为引用者所加。在道金斯看来,生物体(包括人类)的存在目的只是为了保存基因。生物体是客体,而非主体。生物体是基因因缘际和的产物,为了保存和传递基因而存在。基因才是主体。基因从一个生物个体转移到下一代生物体,不会彼此混淆,也不会衰老。自私的基因有什么目的?道金斯回答说:“目的就是在基因库中扩大自己的队伍。”《自私的基因》,112页。生物有利他行为,但道金斯证明,这些行为其实也是出于基因的自私性。自私性避免把生物置于危险之中。道金斯引用洛伦茨在《论攻击行为》中强调的事实:同类动物间的搏斗往往具有克制和绅士风度的性质,是有规则的竞赛,威胁和虚张声势代替了真正的攻击。《自私的基因》,85页。热带海水鱼缸中的空间狭小,同种的鱼往往不能容忍一起生活。一条鱼会追逐另一条同类,直到双方精疲力竭。同种之间如同水火,但如果某条鱼与别种的鱼体积相差不大,它们就能够和平共处。
  相对于文昌鱼,狮、虎、豹算是人类的近亲了。这些食肉动物从不滥杀异类。它们制造死亡是为了获得食物,为了自己的生存,而非娱乐或仇恨。动物学家乔治?夏勒在非洲东部的塞伦盖提大草原上看到:“在狮子寻找食物时,没有残忍,也没有同情,这种不动情感的行为拨动了同为猎人的人类的敏锐心弦。我喜欢观察大多数捕猎行为,它们是最基本的生死搏斗。”GoldenShadows,FlyingHooves,p137,GeorgeB?Schaller,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3?夏勒对偷猎者和滥捕者深恶痛绝,自己更不会去猎杀野生动物,但他却喜欢观察动物捕猎。观察捕猎是一种移情,可以满足他掩藏在心底的本能欲望——杀戮。虽然危险时刻存在,但被捕猎的动物并不总是处于戒备状态。因此,夏勒怀疑它们不具有人类的那种“害怕”情感。(食草)动物们在狮子逼近时逃跑,原因是基因和习惯在起作用,它们不知道害怕。害怕或恐惧是一种高级情感,一种只有高级动物才拥有的情感,在进化史的后期获得。因此,只有高级动物才有可能把制造“恐怖”作为一种战争手段,如战略轰炸和恐怖主义。
  人类是具有丰富情感的动物。其他动物(甚至植物)也有情感,只是较为简单。许多动物学家认为,人类是有意识地屠杀自己同类的唯一物种。人类的欲望没有止境,欲望加上仇恨等情感,使得人类之间的杀戮远远超过了谋求生存的需要。国家比正常的个人(不是那些基因中具有犯罪倾向的人)更有可能冒险,因为冒险者和受益者不是同一批人。在战场上死去的与做出战争决策的没有直接联系。决策者一般不会暴露在他们政策所带来的危险之中,但如果冒险成功了,他们往往是最大的受益者。动物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恢复了人类的本来面目。他把人类恰当地称为“裸猿”(thenakedape),因为在现存的193种猴类和猿类中,只有人类没有浑身覆盖着厚毛。在用词上,“裸猿”比“人类”更能反映这种动物的动物属性,提醒人类不要忽视自己的根。关于动物的攻击行为,莫里斯对人类的评价似乎比较温和。他说: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