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的现代化的努力并不很成功。它的工业以重工、军工为主,而轻工业、民用工业欠缺,工业结构畸形。现在,俄国军工产品的竞争力也在下降。维持俄国经济增长的是能源出口。事实证明,在变化无常的市场中,这个模式是脆弱的,不能长期维持。在过去10年中,俄国的地位一直在回升。不过,这种回升是世界能源价格上涨的结果。既然俄国不能赢得友谊,那就设法获得敬畏,最好能让别人害怕,不敢对俄国的利益轻举妄动。别人的尊重和害怕取决于俄国的力量,俄国把军事放在优先的位置。在另一方面,炫耀武力的策略势必加重俄国的孤立,从而使它更加依赖武力。
根据布热津斯基的介绍,在1990年代中后期,许多人认为俄国“只不过是第三世界的一个地区性大国而已”。《大棋局》,118页。这是在西方被普遍接受的判断,是欧盟和北约东扩的前提。那时,中国媒体把苏联解体后的状况描写得格外凄惨,连地区大国的地位都没有。经过10多年的恢复,俄国试图再次证明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国。由于能源价格上涨等原因,俄国的状况比布热津斯基写这本书的时候好了许多,成为一个上升中的新兴经济实体。但是,这个大国已经今非昔比,俄国再也不可能得到冷战时期那样好的地缘政治环境了。它的周边环境大不相同了,俄国的外部环境显得很局促,仿佛被套上了紧身衣。实际上,美国和英国已经向俄国发起了一轮新的冷战或可以称为“凉战”(coolwar),比“冷战”(coldwar)略微暖和、和缓一些吧——虽然冷战是相对于动用武器的热战(hotwar)而言……尽管美国官方否认围堵的企图,但俄国官方是这样认为的。之所以没有发展成为真正的冷战,不过是因为俄国无力应战罢了。今后一旦有实力和机会,俄国一定会报复的。俄国在努力恢复国力,恢复信心,也恢复从前超级大国的希望和姿态。
俄国海军要重返大洋。它的军事演习以美国为假想敌,演练进攻航母。但俄国的问题是:军舰能离开基地多远?太平洋舰队会遭到日本及美国在日本驻军的截击;黑海舰队会遭到土耳其的阻拦;波罗的海舰队和北方舰队会遭到英国的打击。这些国家都是美国的军事盟友,有集体防御条约。如果与美国及其盟国发生战争,除了北冰洋的北方舰队外,俄国的其余三个舰队很难离开它们所在的海。虽然有一些大吨位的军舰,俄国舰队还是缺乏攻击力。2008年底,俄国派军舰到南美,与委内瑞拉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这是冷战之后俄国军舰第一次经过巴拿巴运河,有向美国示威的意思,报复美国支持格鲁吉亚。美国根本不在乎,而且不是故作轻松的外交姿态。远离基地的俄国海军实在不值得担忧——只要它不准备发射核导弹。
e?俄国外交与中俄关系
俄国在外交中一向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不在意假动作被戳穿后带来的尴尬。它动辄发出使用武力的威胁,把别的国家推到前方。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对俄国外交技巧的评价很高。他认为,在与英国或法国的外交交锋中,俄国总是占上风。恩格斯还发现:
俄国只愿意进行这样的战争:由俄国的盟国担任主要的担子,由它们的变成了战场的领土承受破坏,由它们提供最多的兵士,而俄国军队则担任后备军这种在大多数战斗中都备受珍惜但在所有的大战役中却能以较少牺牲换得决定战局的荣誉的角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19页,人民出版社,1965年。转引自杜正艾《俄罗斯外交传统研究》,19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中国人会非常同意恩格斯的判断,因为他们有过教训。在朝鲜战争中,苏联就是这样做的。朝鲜战争奠定了冷战时期的格局,也埋下了中苏翻脸的种子。后来,美苏两国采用了相似的技巧,在非洲大打“代理人战争”。俄国新近使用这个策略是在科索沃战争中。叶利钦警告北约空袭南联盟将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宣布将派军舰(经北约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到地中海。但最后只去了一艘破旧的侦察船。在南联盟宣布从科索沃撤军后,俄国派兵抢先进驻科索沃,确保本国在巴尔干的影响和利益。至于它先前的立场和南联盟的感受都不重要了。
从1860年代到1960年代的100多年中,俄国不仅抢占中国领土,还成功地向中国输送了意识形态。因此,俄国对中国这段历史进程的影响最大。在清朝末期,俄国是入侵、瓜分中国的豪强之一。在1895年的《马关条约》中,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被割让给日本。俄、法、德三国不容日本坐大,发起干涉,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还给中国。在原定清朝给日本的2亿两银子战争赔款中,又增加了3000万两的赎辽东款。因此,清廷对俄国多有好感。早在1878—1881年的伊犁事件中,李鸿章已经倾向俄国。马士认为,自从1876年文祥去世后,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