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大战略(157)

2025-10-10 评论

  支持伊朗复兴的有古帝国的记忆,还有古老的文明,尽管这个古文明因伊斯兰教的传播而中断。古代波斯的文明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传播到很远地方。中国古史中的大食大食的藏文对音是“Staggzig”,即Tajiks(塔吉克),“指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同时也指被阿拉伯人征服以前的波斯”。唐朝人也以“大食”称灭亡波斯萨珊王朝的阿拉伯帝国。波斯在汉朝被称为安息。见张云:《上古西藏与波斯文明》,116页,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就是今天的伊朗。起源于波斯的拜火教(祆教、琐罗亚斯特教)渐次向东传播到中亚、中国,流行于中亚,到达中国内地的时间大约是6世纪初北魏时期,盛行于隋唐,后渐渐消失。祆教的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的二元对立,在西方文化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现在的祆教徒大多生活在印度,善于经商。塔塔集团就是祆教徒的公司。摩尼教也起源于伊朗,曾经传播到中国。西藏原始的苯教起源于象雄,象雄在今天西藏西部阿里地区的扎达县、普兰县,以及印占克什米尔东部的拉达克。这一带在狮泉河(印度河上游)流域。在松赞干布统一吐蕃之前,象雄是一个独立的王国。有很浓重的波斯文化痕迹,比如天葬、一妻多夫等习俗。苯教现在流行于藏东和川西一带,已被藏传佛教所接受,称为黑教,与藏传佛教的四大教派并列。塔吉克人是波斯人的分支,占塔吉克斯坦人口的60%,阿富汗人口的30%。在美国入侵阿富汗之前,与塔利班作战的北方联盟就是以塔吉克人为主。中国有4万多塔吉克族人,主要分布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库尔干县。中巴边界上的红其拉甫口岸就在这个县的境内。
  伊朗目前的政体不是一个人的独裁,比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多了不少合法性和灵活性。在有限范围内,伊朗民众可以表达不同意见,高层人物之间也有对抗。有了这个基础,伊朗走向封闭的可能性减小了,而有可能实行政治和经济改革,成为一定程度上的世俗化社会。这大概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世俗化不会影响伊朗成为伊斯兰世界代言人,比如俄国是一个世俗国家,却长期要(在)做东正教的保护国。伊斯兰世界现在还没有这样一个国家,伊朗是一个候选国。
  在2009年6月的伊朗大选中,西方国家力图在信息传递等方面帮助伊朗的民主进程,揭露不公正的选举,把反西方的内贾德赶下台。伊朗选举过程中的抗议和动乱加剧了它与西方国家的对抗。与专制国家相比,伊朗有一定的民主,多种力量可以公开竞争。当然,选举后的暴力抗议和镇压是一个污点,但西方政府的干涉是它们数百年传统的延续,与正义无关,却与伊朗的核武器计划关系密切。如果不是美国在1953年的伊朗民主进程中策动政变,扶植独裁政权,也许它们这次能够有所收获。伊朗不会不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而保持警惕。在另一方面,当伊朗拥有更加公正的民主时,将采取较为温和的外交政策,这一点大概没有疑问。同时可以肯定,自由与民主将促使伊朗更快地发展,为伊朗的复兴提供更雄厚的基础。不过,这样的前景却未必符合西方的利益。到那时它们就会设法进行另外的干涉了。
  巴基斯坦:中国全天候的朋友
  巴基斯坦与中国有着很多共同利益。两国的友好关系经常被称为“全天候”的。不过,双边合作受到地理限制。巴基斯坦是中国的陆上邻国。中国的一侧是新疆的西南部,巴基斯坦一侧是克什米尔。两国的边境地区是喀喇昆仑山区,有许多大雪山和荒凉的山谷。中国-巴基斯坦公路(喀喇昆仑公路)是两国之间的唯一陆路通道。公路经过的红其拉甫山口,海拔高度有4800米,现在已较少使用的明铁盖山口也有4700多米。公路所经地区高寒荒凉,人烟稀少,而且漫长。从新疆喀什(一个边境小城,离乌鲁木齐很远)出发,经红其拉甫山口到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共有1300公里。从伊斯兰堡到港口城市卡拉奇还有1000多公里。这条公路的运输成本非常高。
  巴基斯坦对中国的作用,首先是保证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定,其次是与中亚的陆路联系。至于印度人一直担心的事情——中国借助巴基斯坦牵制印度——倒在其次,中国与印度的关系还没有恶化到那一步。在国土面积、人口、经济发展诸多方面,巴基斯坦与印度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国内的政局也不如印度稳定。一个动荡混乱的巴基斯坦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也不符合印度的利益。那时,东突必将利用巴基斯坦国土作为袭击中国的基地,印度也必将发生更多的恐怖袭击,印控克什米尔也必将难以控制。巴基斯坦是阻挡伊斯兰激进分子进入中国和印度的防火墙。所以,中印两国在巴基斯坦问题上有共同的利益。这个利益大于它们之间的分歧。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